诗词大全

《从禅人》

临济阴凉树已枯片无霜叶拥禅趺。
儿孙不解浇培得,翫作山门境致图。

作者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从禅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绍昙。这首诗描绘了禅宗僧人在荒凉的枯树下,静坐冥想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临济阴凉树已枯
片无霜叶拥禅趺
儿孙不解浇培得
翫作山门境致图

诗意:
禅人身处临济寺的阴凉之地,周围的树木已经干枯。树叶虽然没有霜冻,但它们簇拥在禅人的脚下,仿佛在向禅修的境地致敬。禅人的智慧和修行之道是他自己所领悟和体验的,他的子孙后代或许无法理解和继承他的道统。禅人欣赏着这个山门的景色,将它视为境界所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禅宗的境地和禅修者的心境。临济寺的树木已经干燥凋零,寓意着世俗的繁华已经褪去,而禅宗的修行者却在这片凋零之地找到了内心的宁静。禅人坐在禅座上,周围的树叶仿佛在向他致敬,展示了禅修者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这首诗同时也暗示了禅宗的智慧和领悟是非凡的,普通人难以理解和继承。

诗中的"儿孙不解浇培得"表达了禅修者的孤独和禅宗传承的困境。禅宗的修行需要亲自体验和领悟,无法简单地通过口传或书籍传承给后代。这种情况下,禅修者可能感到孤独,因为他的智慧无法被继承和理解。这也强调了禅宗修行的个体性和独立性。

最后两句"翫作山门境致图"表达了禅修者对这个山门景色的欣赏和体悟。山门被禅修者视为一种特殊的境界,是他们修行路上的一个象征。禅宗注重直接体验,将内心的境界与外在的景色融为一体,这种境界被诗人用图画的方式来表现。

整首诗简洁而深邃,通过对禅修者境地的描写,展示了禅宗的精神内核和修行的艰辛。它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赞美和对禅修者的敬意,同时也反映了禅宗修行的独特性和禅宗传承的难题。

  • 《西斋秋晚》

    霜华零暮节,日气淡长穹。池减无留潦,林寒少罢风。蟲鸣星杼促,蝉起露緌空。隐几无纷虑,窥园嗜晚菘。

  • 《和卓英英锦城春望》

    蚕市初开处处春,九衢明艳起香尘。世间总有浮华事,争及仙山出世人。

  • 《和李民载梅花二首》

    褐衣怀玉未全贫,况有梅花作好春。丽句与花相映发,总输天上谪仙人。

  • 《过崔驸马山池》

    画楼吹笛妓,金碗酒家胡。锦石称贞女,青松学大夫。脱貂贳桂醑,射雁与山厨。闻道高阳会,愚公谷正愚。

  • 《木阑花慢 春日游晋祠(石刻,至元壬午 雨》

    忆阑亭佳致,从宪长,剩追寻。问开花高山,晋祠流水,谁是知音。虽无凤笙龙管,劝行杯、时有不弦琴。马首家家明月,眼前处处禅林。一觞一咏畅怀襟。尘世任浮沉。莫论兴亡,休争人我,且乐欢心。韶华岂能常在,又斜阳、西下暮云深。好袖东风归去,春宵一刻千金。

  • 《鲁墟舟中作》

    春浦南来元不到,画桡偶复入鸥群。人家远火林间见,船底微波枕上闻。山口正衔初出月,渡头未散欲归云。锦囊诗草新寥落,得句犹堪寄一欣。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