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里一愚夫,十许年来不读书。
老去情怀难状处,淡烟寒月映松疏。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答和吴传正赞善二首》是宋代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洛阳城里一愚夫,
十许年来不读书。
老去情怀难状处,
淡烟寒月映松疏。
诗意:
这首诗以洛阳城里的一个愚昧之人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不读书的人的思考和感慨。这个愚夫多年来没有读书,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对于人生的情怀变得难以表达。在寥寥无几的淡烟和寒冷的月光下,映照着孤零零的松树,形成了一种幽寂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不读书的人的思考。愚夫多年来没有读书,使他的人生经历变得狭窄,情感难以寄托。诗中的淡烟和寒月以及映照下的松树,给人一种凄凉、孤寂的感觉,也暗示着愚夫内心的空虚和迷茫。
诗中的愚夫形象,可被视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不读书、不修身的现象的批评。通过愚夫的形象,作者呼吁人们应该重视读书学习,培养自身的修养和情感。松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化象征,常被用来表达坚韧、孤独和纯洁的品质,也为诗中的景象增添了一种深沉的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愚夫的形象,并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不读书的人的思考和对于修身养性的呼吁。它在字里行间传达出一种深情的哀叹,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修养的思考。
姑射肌肤雪一团。掺掺玉手弄冰纨。著人情思几多般。水上月如天样远,眼前花似镜中看。见时容易近时难。
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桃源迷汉姓,松树有秦官。(松树 一作:松径)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白云端 一作:在云端)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千古怀嵩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当时得意气填心,一曲君前直万金。今日不如庭下竹,风来犹得学龙吟。
灯光欲凝不惊风,月色初睛若发蒙。羁客不眠诗未就,游人半醉夜方中。荒城熠耀相明灭,野水芙蓉乱白红。知欲访僧同寂寂,应怜病懒畏烛烛。宿雨初干试火城,端居无计伴游行。厌看门外繁星动,想见僧窗一点明。老罢逢春无乐事,梦回孤枕有乡情。重因佳句思樊口,一纸家书百镒轻。
天柱几条支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分外吹。明月断魂清霭霭,平芜归思绿迢迢。人生莫遣头如雪,纵得春风亦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