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怜一老,辍食寄三山。
厚味非贫具,先尝愧客闲。
甘酸俱可口,衰白不宜颜。
句妙那能继,情深未觉悭。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答寇十一惠朱樱》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故人怜一老,辍食寄三山。
厚味非贫具,先尝愧客闲。
甘酸俱可口,衰白不宜颜。
句妙那能继,情深未觉悭。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作者自称年事已高,停止了进食,将自己的心意寄托于远方的三山,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作者感激故人送来的厚味佳肴,但也因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感到惭愧,觉得自己不配享受这样的美食。尽管甘甜与酸涩都能滋味可口,但年老衰白的容颜并不适宜独自品味美食。作者自谦地表示,自己无法继承故人的诗才之妙,但对故人的深情却从未减少。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深深思念和对自身身份地位的反思。作者通过对食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又以此凸显了自己的谦逊和对故人的敬仰之情。通过对甘酸滋味和衰白容颜的描述,作者巧妙地将个人的感受与对友情的思考相结合,表达了对故人才情的仰慕和自身的自谦之情。这首诗词情感真挚,言简意赅,通过对细腻的味觉体验和衰老容颜的描绘,传递出作者内心深处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展示了陈师道细腻的表达能力和对友情的深切思考。
方信先生大有功,光皇只是暂时雄。东都二百年名节,全在桐江一钓风。
寒食清明春事好,公家霁月光风。年时犹记雨声中。州侯陈乐舞,法从酒杯同。坐上王杨虽自散,酴醿依旧香浓。待将诗易寿无穷。鸢飞鱼跃矣,风虎更云龙。
乾德之五星,旋于降娄,开文祥兮。太常之英姿,跨颉历籀,开大荒兮。游艺之神,{左车右兰}古轹今,奚钟王兮。维副车之题,在承平时,谨瑟藏兮。维北宫之玺,施于中兴,传帝皇兮。维臣其得之,锦弢琼函,绚宸章兮。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本是三山侣,闲为七泽游。放宽千里目,散遣一身愁。诗韵松来往,经窗竹献酬。蒙头一衲外,万事看浮沤。
圆渟知异脉,方折纪灵踪。濯月金规满,含风石镜融。平湖隐作浪,曲涧泻为淙。一入昆明去,千秋照绮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