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应甲刹,殿阁拥金仙。
岁歉炊烟绝,城低野色连。
客僧皆散去,主者独安眠。
成毁难逃数,山门八百年。
刘学箕,字习之,号种春子,因家有方是闲堂,又号方是闲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子翚孙,珌子。生平未仕,但游歷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歷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始返乡。嘉定八年(一二一五),又游安康(今陕西汉阴),是时年将届六十。着作由弟子游郴(季仙)于嘉定十年编爲《方是闲居士小稿》二卷,曾刊行,已佚。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裔孙刘张获旧本重刊。而今《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三八《方是闲居士小稿》所收诗,大多爲元刊本所无,其中《和陆明叟》「所愧微官相束缚,何因共访酒家帘」,亦与诗人生平不合。未详《小集》据何辑入。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序跋。 刘学箕诗,以元至正屏山书院刊《方是闲居士小稿》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两宋名贤小集》多出底本的诗,编爲第二卷。
《大能仁寺》是宋代刘学箕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寺,以及与之相伴的岁月更迭和人事变迁。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大寺庙庄严壮观,
殿阁之间金仙云集。
岁月凋零,炊烟已绝,
城池低垂,野色相连。
客僧纷纷离去,
唯有主持者独自安眠。
寺庙经历兴衰不定的命运,
已有八百年的历史。
诗意和赏析:
《大能仁寺》通过对一座寺庙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寺庙的沧桑与恒久。诗中所描绘的大寺庙规模宏大,殿阁之间聚集着金身般的佛像,给人以庄严壮观之感。然而,岁月的流逝使得炊烟消散,城池低垂,野色相连,寺庙的辉煌已经逝去。
诗中客僧纷纷离去,只有主持者独自安眠,表达了岁月更迭中人事的变迁。寺庙经历了兴盛和衰败,但它恒久存在,已有八百年的历史。这种寺庙的长久存在与人的短暂离去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人世间的无常和寺庙作为宗教信仰的象征的恒久不变。
《大能仁寺》通过对寺庙的描绘,传达了岁月流转和人事变迁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同时,诗中对寺庙的庄严壮观以及兴衰历史的描绘,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的关注和赞美之情。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有怀南涧老,月冷梦魂赊。烟闭金丹灶,云迷玉斧家。高云嗟缥缈,醉墨喜倾斜。明日秋风起,愁看菊蕊花。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杜鹃啼血诉春归,惊落残花满地飞。惟有帘前双燕子,惜花衔起带香泥。
泉光四散骇猿猱,迸起平池点滴高。谁欲斗量徒积梦,人将瓶汲肯辞劳。声随夜雨穿疏箔,名逐春风入小槽。别有雷峰峰下圃,一泓埋没在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