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毛不患渐成霜,有托琴书子一双。
既乏长才康盛世,无如高枕卧南窗。
明知筋力难为强,犹说云山未树降。
多谢故人相爱甚,辙鱼幸免困西江。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答人见寄》是宋代文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中文译文:
鬓毛不担忧逐渐变成霜,
有托琴书子一双。
既然缺乏长才兴盛的时代,
就应像高枕卧在南窗。
明知道筋力难以变强,
却仍然说云山未能降临。
非常感谢故人深深的爱,
车辙鱼儿幸免困在西江。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邵雍对自己境遇的思考和回应。他以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为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人生境遇的感叹和思考。诗中透露出对自己年华渐老的忧虑,但又表现出对琴书和知己的欣赏与依赖,以及对逆境的坦然和乐观态度。
赏析:
1. 自然意象: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比喻来表达作者的心情。鬓毛渐成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表现出作者对年岁增长的担忧。云山未树降,描绘了作者对事物不如意的期待和希冀。
2. 对时代的思考:作者自称乏长才康盛世,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兴盛的期望,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时代浪潮中的无奈和迷茫。然而,他选择高枕卧南窗,表现出一种超脱和坦然的心态。
3. 友情和知己:诗中提到了托琴书子一双,表现出作者对音乐和知己的依赖和欣赏。故人相爱甚,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感激和珍惜之情。
4. 乐观豁达的态度:尽管明知筋力难为强,作者仍然坦然接受现实,并展现出对逆境的乐观态度。辙鱼幸免困西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能够从困境中幸运地解脱出来的感激和庆幸。
《答人见寄》通过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思考,以及对友情和乐观态度的展示,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入人心地表达了邵雍独特的情感和思考方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袅袅鸣仙佩,盈盈出洞房。盘云高髻子,叠雪绣罗裳。倚柱调鹦鹉,吹箫引凤凰。烟花春日暮,沉醉紫霞觞。
花柳村村奈老何,一春门巷断经过。无绳可系西沈日,有水皆随东逝波。妄想已空骑鹤梦,劳生亦厌饭牛歌。正须秉烛游清夜,转眼兰亭旧永和。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螟。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末法无知老比丘,虚空寻缝陆行舟。寒岩可谓心肠毒,写出令人骂不休。
山环湖水水环山,短艇白鸥窗几间。野外更将供给到,饱参著得十僧闲。
栖迟九月锦水行,独过草堂西出城。村树苒苒秋照白,水花漪漪江水明。溪边三重结茅屋,松萝翳羽晚雨清。往来沽酒且有客,胡为奔走不地停。四海纷然霾噎多,我忧岂但白马盟。藜藿未足饱我腹,况又一顷供耕耘。只今骑驴望八极,终日飘飘浪如许。可堪颜色太癯生,忧愁尽如篇章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