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潸然老泪流,依稀见月喘吴牛。
客乡时序留如燕,学舍风波小似舟。
已恨浮云无巧夕,未知后月可中秋。
徐卿忽寄新诗札,正倚双溪叠嶂楼。
仇远(一二四七~?)(生年据本集卷六《纪事》诗注“淳祐丁未予始生”等推定),字仁近,号近村,又号山村民,学者称山村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度宗咸淳间以诗着,与同邑白珽合称仇白。元成宗大德九年(一三○五)爲溧阳学正,秩满归。享年七十余。有《金渊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均系官溧阳时所作。又有《兴观集》、《山村遗稿》,爲后人据手迹所裒集,清干隆时歙人项梦昶合辑爲《山村遗集》。事见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 仇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金渊集》编爲一至六卷,《山村遗集》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答徐恕宣城寄别》是宋代仇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怀古之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怀古潸然老泪流,
依稀见月喘吴牛。
客乡时序留如燕,
学舍风波小似舟。
已恨浮云无巧夕,
未知后月可中秋。
徐卿忽寄新诗札,
正倚双溪叠嶂楼。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
诗意分析:
诗的前两句“怀古潸然老泪流,依稀见月喘吴牛”,通过描绘老泪纵横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月喘吴牛”指的是月亮的光辉从云隙中透出,如同牛气冲天。这种景象使诗人感到既遥远又熟悉,引发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和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客乡时序留如燕,学舍风波小似舟”,表达了诗人身处客乡的感受。他感慨时光匆匆,而自己却像燕子一样久久停留在这里,像小舟一样经历了风波。这里既有对外在环境的描述,也包含着内心的彷徨和不安。
诗的后半部分“已恨浮云无巧夕,未知后月可中秋。徐卿忽寄新诗札,正倚双溪叠嶂楼。”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疑虑。诗人表示对于浮云挡住了美好夜晚的遗憾,同时也不确定未来的月亮是否能如中秋般明亮。最后一句描述了徐卿寄来的新诗,诗人则倚在山间楼阁之上,思考着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以及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对客乡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篇诗情绪变化丰富,既有对过去的忧伤和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期待与疑虑,展现了作者深邃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妙处和春莫遣知,晚尊随柳逐花移。落花绣地春深日,翠柳篵空月上时。
岁岁东风二月时,司花辛苦染晴枝。夜输百斛蔷薇水,晓洗千层玉雪肌。寒食清明空过了,姚黄魏紫不曾知。春愁蹙得眉头破,何处如今更有诗。
醉见千山面。晚晴初、蝉声未了,鸟声尤远。知道仙人丹灶在,尚有陈灰犹暖。但只恐、松枯石烂。笑问年华应不换,又如何、洞里笙箫断。还念我,去归晚。千岩万壑猿啼遍。一思量、一回懊恨,一回泪眼。岂是自家无仙骨,尚被红尘牵绊。要分此、烟霞一半。当日朱仙和葛老,更老黄、
羲和午停车,草木静若萎。我居倦烦促,谁与开我怀。出井泉失冷,迎凉幌空开。翩翩投林羽,饥渴复谁哀。仁哉林间风,为我时一来。惜哉为功薄,隆赫安能回。观涛感巨壑,清啸想高台。徘徊滞心赏,怅望意悠哉。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斯文宗主赖公归,不使它杨僭等夷。四海声名今大手,万人辟易几降旗。天方欲治将焉往,用不崇朝尚窃迟。整顿乾坤从小试,南州昔日洗潢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