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爻极六位,进退贵因时。
德则何忧亢,神而不可知。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大衍易吟四十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的主题是六十四卦中的阳爻,通过对易经卦象的描绘,表达了进退顺应时机的重要性以及道德和神秘之间的关系。
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并不直接给出,但我们可以分析其中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提到的阳爻极六位,指的是六十四卦中的阳爻达到极位,代表着积极向前的力量和发展的趋势。进退贵因时则强调了行动的时机和顺序的重要性。在易经中,爻的变化代表着事物的变化,因此选择适时进退,对于取得成功和避免失败至关重要。
诗词中还提到了德的重要性。德是指道德品质和美德,作者暗示道德的高尚可以克服困难和挑战。何忧亢则表达了如果具备了德行,就无需担忧自己会失去平衡和中和的状态。
最后,诗词中提到神而不可知。这里的神指的是超越人类理解的存在,暗示了人们对于宇宙和神秘事物的认知有限。这种神秘感让人们对于未知的探索保持着持续的好奇心。
总的来说,方回的《大衍易吟四十首》通过易经的符号和哲理,表达了顺应时机、追求道德和面对神秘的思考。这些诗词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行动时机和超越人类认知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入郇公厨。
夜月虽愆约,秋云却荐凉。桥明缘水净,树近觉风香。众论轻閒适,幽怀贵老狂。从今无复病,处处养生方。
岁月不相贷,夜床衾簟秋。朝来明镜中,作意多少留。惟酒可为娱,顾我非其流。丈夫意气合,佩玦不循钩。意行无人非,骏发不中休。相逢问何如,颇复中之不。清坐岂不好,致真岂糟丘。两欧以诗鸣,与俗同沉浮。百鸟畏嘲弄,往和长鸣鸥。胡宁忍快便,风飘万斛舟。
使君剖竹继先贤,四十于今又六年。每恨无从考遗事,但凭亭榄览山川。
清净乐邦吾本郡。娑婆流浪因贪吝。冉冉思归霜入鬓。深嗟恨。塞鸿不解传音信。落日尽边沙隐隐。向西望处归应近。天乐是时相接引。宜精进。紫金台上谁无分。
老矣何堪,随处是、春衫酒滴。醉狂时,一挥千字,贝光玉色。失意险为湘岸鬼,浩歌又作长安客。且乘流、除却五侯门,无车迹。惊人句,天外得。医国手,尘中识。问鼎槐何似,卧云_石。梦里略无轩冕念,眼前岂是江湖窄。拚蝇头、蜗角去来休,休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