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尝假道,倏忽改芳年。
三疊黄河上,千花白髮边。
冰消牛口渡,山绿虎牢天。
东望无人会,荥阳太守贤。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代书寄奉宁枢密直谏议学士》是宋代文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寄书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胡秋曾借道,忽然改变芳年。
三次跨越黄河,千朵花在白发边。
冰消时牛可渡,山色绿意笼罩天。
向东眺望无人相会,荥阳太守颇有才贤。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写信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胡秋曾经沿途旅行的景色和变化,以及作者在思念朋友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绪。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寂寞和对友人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才德的赞美和敬佩。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寄书的形式,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将作者内心的情绪和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先,胡秋曾经借道而行,却在途中突然改变了原先美好的心境,这种转变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动和变幻。接着,诗中黄河的描写,以及白发边的千花,给人以岁月沧桑和时光流转的感觉,也隐喻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中描绘了牛口渡的冰消时刻和山色的绿意,展现了一种希望和生机的气息,暗示着即使面对变化和困境,人们仍然要坚持前行,寻找希望和宁静。最后,作者向东眺望,却无人相会,这种孤独和无奈的感觉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寂寞和思念之情。而对荥阳太守的赞美,则是作者对友人才德的赞扬和敬仰之情的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寄书的形式,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表达了对友人才德的赞美和敬佩。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寂寥而又温暖的画面,使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波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筒分细细泉。
月月红花开小庭,夏虫丝吐绕枝青。如何错怪游仙枕,五十年间一度醒。
常笑相如赋上林,肯为子政铸黄金。心光自发谁能障?踵息无声不厌深。摇齿复牢堪决肉,枯颅再茁已胜簪。老松涧底虽终弃,霜雪元知不解侵。
春来无酒债,客至得诗材。论文舌本壮,诵句须髯开。鲜芳曜楛朽,骏步惊驽骀。巍巍王谢家,衮衮世有才。
古木森森白昼昏,瀑泉飞处两山分。石梁跨谷欣初睹,茗碗浮花信旧闻。行古向来悲一跌,洁身此去欲三薰。至人党有矜怜意,便与提携出世纷。
相逢未作期,相送定何之。不得长年少,那堪远别离。泛湖乘月早,践雪过山迟。永望多时立,翻如在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