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丰城县,寻君总不遭。
如闻漾凫舄,已复用牛刀。
往事多遗迹,边庭简吏曹。
莫由同古访,尚拟见诗豪。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代书寄襄阳令于去非》是宋代赵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来往丰城县,寻君总不遭。
如闻漾凫舄,已复用牛刀。
往事多遗迹,边庭简吏曹。
莫由同古访,尚拟见诗豪。
诗意:
这首诗词是赵蕃写给襄阳令于去非的代书。诗人表达了对襄阳令的思念之情和对往事的回忆。他在丰城县来回往返,却始终无法找到襄阳令的踪迹。虽然无法亲自见到襄阳令,但他仿佛听到了水中漾动的船只声音,也想起曾经一起用刀耕作的情景。回忆中,往事留下了许多痕迹,而边境上简朴的吏曹衙门更是充满了历史的沧桑。诗人表示自己无法与古人共享交流,但仍然希望能够与当代的诗人文豪相见一面。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襄阳令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往事的回忆。通过描绘丰城县的来往、船只声音和用牛刀耕作的情景,诗人将自己与襄阳令的情感联系起来,展现了对友谊和过去时光的珍视之情。诗人将自己的感慨融入到边境上简朴的吏曹衙门中,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和时光的变迁。最后,诗人虽然无法与古人交流,但他仍然怀揣着与当代的诗人文豪相见的愿望,表达了对文学交流和共鸣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赵蕃对友谊和往事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描绘具体的场景和情景,增强了诗词的形象感。通过边境吏曹和诗豪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与古人的隔阂和对当代文化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个人情感,又抒发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意境和诗意。
眼色媚人娇欲度。行尽巫阳云又雨。花时还复见芳姿,情几许。愁何许。莫向耳边传好语。往事悠悠曾记否。忍听黄鹂啼锦树。啼声惊碎百花心,分付与。谁为主。落蕊飞红知甚处。
汉宫娇额半涂黄,入骨浓薰贾女香。日色渐迟风力细,倚栏偷舞白霓裳。
君恶奢华意不欢,一言从俭亦何难。但能和乐同琴瑟,未必恩情在绮纨。
一别俄然十二春,男儿志气可因循。简编少见承平日,世路稀逢磊落人。未免驱驰从县道,已甘荣悴任天钧。惟君知我须同醉,且喜清时禄逮亲。
昔遇孙真人,授我服气诀。幼读先子书,亦尝窥秘说。受持苦不坚,两鬓忽已雪。谓当屏孥累,兼复断荤血。千息燕子夜,颜色日腴悦。奈何堕醉梦,百病暗蟠结。幽抱谁实知,俗流每见亵。城市不可居,去去之岩穴。
一团烟火百十家,一丛林木千万花。浪游那料有奇遇,似入武陵眼生霞。诗人多爱疑可赏,舟人多忌戒无往。中途还未免迷行,初意得无成妄想。渔翁禅伯花所私,成仙成佛未可知。花今于我有大造,六幅归帆春水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