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凶荒可奈何,饱人渐少饿人多。
小人已免饥寒迫,纵得钱多待怎麽。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代张发答》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困境的抱怨。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天作凶荒可奈何,
饱人渐少饿人多。
小人已免饥寒迫,
纵得钱多待怎麽。
译文:
天灾人祸何可奈,
饱食者渐少饥者多。
小人虽然免受饥寒之苦,
然而即使得到了财富又如何。
诗意:
这首诗词揭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处境的反思。天灾人祸造成了社会的凶荒,使得饱食者越来越少,而饥饿的人却越来越多。诗中提到的"小人"可能指的是那些靠着权势和财富逃离饥寒的人。虽然这些小人得到了财富,但作者认为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社会的困境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
赏析:
《代张发答》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刻画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诗人以天作凶荒为象征,将社会中的困境与人生的困扰相结合,以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诗中的反问句"纵得钱多待怎麽"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质疑,暗示了即使获得财富,也无法改变人生的无奈和困境。通过这首诗词,作者呈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苦闷的深刻洞察,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從知壮士羞。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民得夸襦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忧。
著论端能拟过秦,苦吟长学跨驴人。十年不调非求异,三径为资本作贫。回首浮梁屡还往,断魂宿草几陈新。藏家有集曾三复,借我流传莫谩珍。
诏命虽殊异,行装亦等闲。蓬壶如得路,藜杖似归山。赴约过嵩岭,辞家到竹关。从兹位清峻,野客转难攀。
阁老今无地上身,黄麻紫诰两沉沦。虚悬东岭来时月,难挽西山去后春。试割冰鲈犹脆薄,重餐野橘尚甘辛。最怜赵子同心事,相看题封泪染茵。
此行殊匆匆,天色不肯借。更待海棠晴,满意孤山下。
废功看不已,醉起又持杯。数日帘常卷,中宵雨忽来。凄凉无戏蝶,零落在苍苔。造化根难问,令人首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