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丹凤吟(越调)》

迤逦春光无赖,翠藻翻池,黄蜂游阁。
朝来风暴,飞絮乱投帘幕。
生憎暮景,倚墙临岸,杏靥夭斜,榆钱轻薄。
昼永惟思傍枕,睡起无憀,残照犹在亭角。
况是别离气味,坐来但觉心绪恶。
痛引浇愁酒,奈愁浓如酒,无计消铄。
那堪昏暝,簌簌半檐花落。
弄粉调朱柔素手,问何时重握。
此时此意,长怕人道著。

作者介绍

周邦彦(一○五六~一一二一),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献《汴都赋》,七年,爲太学正(《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三四四)。出爲庐州教授。哲宗元祐八年(一○九三),知溧水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还爲国子监主簿。元符元年(一○九八),除正字(《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九九)。徽宗即位,爲校书郎,迁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直龙图阁知河中府(《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未赴。二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未几,知顺昌府,徙处州。提举南京鸿庆宫。宣和三年卒,年六十六。周邦彦是宋着名词人,有词集《清真集》二十四卷。另有《清真杂着》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已佚。事见《王观堂先生全集·清真先生遗事》。《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周邦彦诗,据《永乐大典》、《岁时广记》等书所录,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丹凤吟(越调)》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周邦彦。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迤逦春光无赖,翠藻翻池,黄蜂游阁。
青翠的春光无拘束地流动,翠藻在水池中翻腾,黄蜂在阁楼间游荡。
朝来风暴,飞絮乱投帘幕。
早晨的风暴,飞舞的絮花纷纷扑向帘幕。
生憎暮景,倚墙临岸,杏颊夭斜,榆钱轻薄。
可惜恼人的傍晚景色,依靠墙壁,俯视着河岸,面颊像杏花一样娇嫩,柳絮轻飘。
白天总是思念着枕边的人,醒来却无所依靠,晚霞依然挂在亭角。
何况这别离的气息,坐下来只觉得心情糟糕。
痛苦地倒满悲伤的酒,但悲伤浓烈如酒,无法消解。
这样的黄昏,落下一阵阵花瓣。
揉粉调朱,柔软的素手,问何时再次相握。
此时此情,长久以来担心有人看出来。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春天的黄昏时刻,对离别的思念与忧伤的抒发。诗人通过描绘春光、蜂飞、风暴、絮飘等景物,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和痛苦。他倚靠在墙边,眺望着河岸,感叹着暮景的美丽,但这美丽也让他更加思念离别的人。他白天时总是想念着那个人,但在清醒时却无法找到慰藉。晚霞依然挂在亭角,但已经无法给他带来安慰。他感到无计可施,只能借酒浇愁,但愁苦却像浓烈的酒一样难以消解。他感到黄昏的阴影笼罩着他,花瓣纷纷飘落。他渴望再次握住那柔软的素手,却又担心别人看出他此时此情的内心苦闷。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内心的痛苦情感展示了离别的苦闷和思念之情。通过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内心的痛楚和无奈。整首诗词情感丰富,用词精准,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