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
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闻说楼居似地仙,
不知门外有尘寰。
幽人隐几寂无语,
心在飞鸿灭没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听说住在楼中就像地仙一样,完全不知道外面的尘世纷扰。他形容自己是一个幽居的人,寂静无语,心灵却在自由飞翔,把自己的心思与尘世隔绝开来。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触将隐居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首句“闻说楼居似地仙”,通过听闻的方式表现了楼居的神秘和超然。第二句“不知门外有尘寰”,表达了隐居者置身于宁静的环境中,完全与尘世隔绝的状态。接着,“幽人隐几寂无语”,用幽人隐居的形象表达了苏轼内心的寂静和孤独。最后一句“心在飞鸿灭没间”,形容苏轼的心灵在自由飞翔,摆脱了尘世的束缚。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于心灵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于隐居生活的理想化描绘,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尘世的疏离与追求内心自由的态度。它以简短、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间。
春风无声海日起,梅花满树烟茫茫。西湖昨夜笙歌静,相见逋仙是林中。
予生鄙性嗜奇古,北走青徐南走楚。千金不惜买干将,宝匣腾光快先睹。龙文星彩莹深秀,结绿青萍何足数。河汉常时失斗牛,雷电中宵吼风雨。腰间辘轳引玉鼻,走马走看若环堵。居然声价盛洋溢,始悟漂山因众喣。欲将入水屠蛟龙,又欲登山刺豾虎。前锋呀豁尽低伏,至宝谁能不夸诩。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平生作计本山林,便腹空余贮古今。致主未忘他日志,归耕每动十年心。疏翎浪喜烟霄近,弱植多惭雨露深。早决儒科犹望汝,蛩然虚欲伫闻音。
门外倚车辕,颓然就醉昏。栈余羊绝美,压近酒微浑。一洗穷边恨,重招去干魂。客中无晤语,灯烬为谁繁?
厨给胡麻粒,山供鹿脯盘。扫门迟客至,入郭借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