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杖头閒一把,兴亡随分百余年。
我来但爱松风好,觅得僧窗一觉眠。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登宝公塔》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登上宝公塔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以及在此时此地的宁静与欣慰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三尺杖头闲一把,
兴亡随分百余年。
我来但爱松风好,
觅得僧窗一觉眠。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在登上宝公塔时的心境和感受。首句"三尺杖头闲一把",意味着诗人登塔时的心情是安闲自在的,杖头闲置着,没有使用它的需要。接着的"兴亡随分百余年"暗指历史的兴衰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百余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人的一生也如此短暂。
接下来的两句"我来但爱松风好,觅得僧窗一觉眠"表达了诗人在这个时刻的心境。诗人来到这里只是因为喜爱松风的美好,而在宝公塔上,他找到了僧窗,可以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安然入眠。这里的"松风"和"僧窗"都象征着宁静、安逸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登上宝公塔的场景和表达自己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然情怀。诗人在此刻将自己与世俗纷扰隔绝,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历史和自我解脱的思考与感悟,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老懶无诗到雪梅,僧窗驼坐拨萁灰。朝来好语成快读,匕筹惊投不为雷。
层层楼阁捧昭回,元是钱王旧战台。山色不随兴废去,水声长逐古今来。年光似月生还没,世事如花落又开。多少英雄无处问,夕阳行客自徘徊。
小桥衔石路,安步水之湄。浪盖菰蒲伏,寒禁笋蕨痴。蜂房深户牖,燕垒渐涂茨。过眼春余几,延缘归思迟。
箕岭逃尧去不回,沈沈遗甃碧烟开。廉泉让水犹堪贵,何况曾轻天下来。
故国看看远,前程计在谁?五更听角后,一叶渡江时。吾道天宁丧,人情日可疑。西陵向西望,双泪为君垂。
望高六宫,位应四星。辅佐君子,警武相成。刘衣褒崇,琛册追荣。于以奠之,有椒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