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东风一倚阑,凭高便觉小尘寰。
目穷千古关河外,身在半空烟霭间。
二水护城青映带,四山连野翠回环。
英雄易老愁无极,境是人非鹤自还。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登尘表》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上尘表,感受着东风倚在栏杆上。
站在高处,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微不足道。
视线穿越千古的关河,超越了尘世的局限。
身处于半空之中,被雾霭所环绕。
两条河水守护着城池,青色的倒映在河岸上。
四座山峦环绕着野外,翠绿的景色相互交织。
英雄的壮志易被时间的流逝所侵蚀,忧愁之情无边无际。
境遇不同,人事已非,鹤却仍然自由地归来。
诗意和赏析:
《登尘表》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世间的感慨和思考。诗人站在高处,凭借东风的吹拂,他感受到自身的渺小,意识到尘寰间的狭小和有限。然而,他的目光却能超越时空的限制,穿越千古的关河,抵达外面的世界。他的身体似乎脱离了尘世的束缚,置身于半空之中,被烟霭所环绕,体验着一种超然的感觉。
诗中描绘了两条河水环绕着城池,山峦环抱着野外的景色,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些景色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宁静,与人世的喧嚣和变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世间充满变化和无常的境遇的感叹。
最后两句“英雄易老愁无极,境是人非鹤自还”,表达了诗人对英雄壮志易被岁月侵蚀的忧愁之情。境遇会有变化,人事也会发生变迁,但鹤却能自由地归来,象征着追求自由和超越尘世的精神。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反思人生的无常和变迁,展示了对自由和超越的向往。
《登尘表》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人世间的无常和虚幻,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越的追求。诗歌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甲戌缠国哀,时属秋八月。近辅馀英山,洪水中夜发。狼藉彻旬雨,拔地殊飘忽。滔天肆奔迸,变幻起崷崒。徒步登县楼,浩渺沉林樾。妖氛混泽气,势极火焰突。绵亘山下乡,逃难想颠蹶。晨兴雨更澍,邑屋已隉杌。高跳空刺肠,何异睹溟渤。飘尸不可计,可者布竹筏。栖危或得命,其奈
自有吾儒乐,人多不肯循。以禅为乐事,又起一重尘。
不肯爬沙桂树边,朵颐千古向岩前。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清游自笑何曾足,叠鼓冬冬又解船。
晁董科名累,向雄利禄儒。惟公传洛学,处世类齐竽。湖外严兵戍,神畿析使符。恍然成昨梦,一吊束徐刍。
秋风吹落叶,君作武昌游。只道从军乐,那知别路愁。寒暄楚岫色,日夜汉江流。大阃多珠履,无为弹蒯缑。
能名净行达理闱,振锡携瓶出翠微。恩重冕旒曾召对,情高云鹤却同归。会思莲社寰中结,杯泛潮风海上飞。不是清时未陈力,便堪随去扫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