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点绛唇(代净众老)》

此夜中秋,不向光影门前过。
披衣得坐。
无佛众生我。
没鼓打皮,借问今几和。
还知么。
就中两个。
鼻孔谁穿破。

作者介绍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开封(今属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补假承奉郎。徽宗宣和初,除江淮发运司主管文字。七年(一一二五),爲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绍兴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因曹成兵变事,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广州,未几致仕。寻起知江州,改江东转运使。八年,徙两浙路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一八),寻出知平江府。时金使议和将入境,不肯金诏,乃致仕。卜居临江军清江,号所居曰芗林。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酒边集》一卷、《酒边词》二卷。事见《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铭》、《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状》,《宋史》卷三七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作品评述

《点绛唇(代净众老)》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向子諲。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这个中秋夜,我不去光影门前游玩。我穿上衣服坐下来,感受着这个世界没有佛和众生的存在。没有鼓声敲打着皮鼓,我想问一下现在是几点钟了。你还知道吗?在这其中有两个人。是谁用鼻孔穿破了?

诗意:
《点绛唇(代净众老)》可以说是一首具有隐喻和哲理意味的诗词。作者通过描绘一个寂静的夜晚和自身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世俗繁华和虚妄存在的超越和超脱,体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

赏析:
这首诗词以中秋夜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作者选择不去光影门前,意味着他不参与纷繁的人间事物,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他穿上衣服坐下来,表示他安放自己的身心,超越了佛和众生的存在,进入了一个超越世俗的境界。

诗中提到没有鼓声敲打皮鼓,暗示着现实世界的喧嚣和虚妄被抛弃,作者希望问一下现在的时间,似乎是希望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与现实脱离。最后,作者提到有两个人,通过鼻孔穿破,这是一个比喻,可能指的是两个修行者或者追求真理者,通过修行和超脱,达到了某种境界。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超然世俗的心境,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作者表达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超越世俗束缚的渴望。这种超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佛教禅宗思想的倾慕和追求。

  • 《春夜感物书怀》

    阁阁蛙鸣夜,嘈嘈鸟语春。物情犹任理,世事岂由人。时自有迟速,道初无屈伸。圣贤得贫力,吾恨不全贫。

  • 《九日》

    细看黄花把一枝,东篱犹是昔人非。题糕酒外豪心在,吹帽风前素发稀。雁叫霜天悲故国,鸦翻溪树背寒晖。百年独有閒居乐,可怪东山事竟违。

  • 《淳化乡饮酒三十三章》

    洋洋嘉鱼,儜以芳罟。君子有德,嘉宾式歌且舞。

  • 《自入新安境中鸭脚千树罗生道傍秋实离离低拂》

    离离秋实压枝柔,带露含烟烂不收。须信新安生鸭脚,大胜霅水熟鸡头。

  • 《朝采卷耳行》

    朝采卷耳,于陵于冈。取叶存根,以备酒浆。嗟我怀人,在彼遐方。闵其勤劳,寤寤弗忘。念得送我,置尔之傍。所愿莫遂,徘徊彷徨。凤游四海,亦思其凰。毋以道远,而易中肠。好鸟和鸣,其飞颉颃。感物增忧,泣涕沾裳。

  • 《元日》

    昔遇风雪时,孤舟泊吴埭。江潮未应浦,尽室坐相对。行庖得海物,咸酸何琐碎。久作北州人,食此欣已再。是时值新岁,庆拜乃唯内。草率具盘餐,约略施粉黛。举杯更献酬,各尔祝鲐背。咀橘齿病酸,目已惊老态。岂意未几年,中路苦失配。嘉辰众所喜,悲泪我何耐。曩欢今已衰,日月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