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答风光,满倾琼液休思睡。
乱莺声碎。
来往甘棠底。
闻道中和,深简君王意。
归舟起。
到时应是。
玉殿槐交翠。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点绛唇(葛守坐上出此词,道思归之意,走笔次其韵)》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周必大。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报答风光,满倾琼液休思睡。
乱莺声碎。
来往甘棠底。
闻道中和,深简君王意。
归舟起。
到时应是。
玉殿槐交翠。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美好风光的回报,并表达了思念归乡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宫廷文化,表达了对君王的深深敬意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美景和表达情感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首句"报答风光,满倾琼液休思睡"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感激之情,他用美酒来表达对风光的回报,意味着他要以诗歌来赞美和报答这美丽的风景。
"乱莺声碎。来往甘棠底。"这两句描绘了莺鸟的叫声,莺鸟的歌声在枝头上交织,声音随风飘散,给人一种欢快、活泼的感觉。"甘棠底"指的是甘棠树下,也许是指在甘棠花开的地方。
"闻道中和,深简君王意。"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的敬仰和思念之情。"中和"指的是中央政权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君王治理国家的赞赏和愿望。"深简君王意"意味着作者深切理解和领悟君王的用意和意图。
"归舟起。到时应是。玉殿槐交翠。"这三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归舟起"意味着启程回家,"到时应是"表示期盼早日回到家乡。"玉殿槐交翠"描绘了宫殿中翠绿的槐树,通过对宫廷文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美景、赞美君王和表达思乡之情,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回报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君王的敬仰和对国家的期盼。这些意象和情感构成了这首诗词的主题和韵味。
沙鸟浮还没,山云断复连。--高丽使棹穿波底月,船压水中天。--贾岛
丹凤哀鸣领九雏,雀飞饱食下平芜。寒窗拥褐兹晨卧,急鼓穿鞋旧日趋。客至渠能劳剥啄,赋成我岂寓乌无。说天更拟愚溪去,荣辱端知可罢呼。
南风驾小雨,群山净如沐。吾归及新凉,所历慰心目。轧轧柔橹鸣,卧见山起伏。推枕意悠然,还取我书读。平生领解处,於焉更三复。老矣百念疎,但欲斯熟。向来五岭游,日力半吏牍。小心了官事,终觉愧惸独。世路自险夷,人情费追逐。翩翩孤飞翼,息荫望林麓。
典谟训诰饱蟠胸,一字于君未有功。参到五行刘子政,转为三命李虚中。牛毛有底事非左,蜗角孰何人不东。肯自戚施相从臾,片言可送半生穷。
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须拗花枝与伊戴。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众里分明并侬拜。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
棹郎催踏春溪舫,阻我辞君散木亭。江水未应春去涨,乡山偏向别时青。烟波钓艇新冲雨,河汉仙槎旧犯星。输与仙都吉居士,一帘山雨听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