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山前千里路。
流水无情。
只送行人去。
路转河回寒日暮。
连峰不许得回顾。
水解随人花却住。
衾冷香销,但有残妆污。
泪入长江空几许。
双洪一抹无寻处。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蝶恋花(送彭舍人罢徐)》是宋代陈师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里山前千里路,
流水无情。
只送行人去。
路转河回寒日暮。
连峰不许得回顾。
水解随人花却住。
衾冷香销,但有残妆污。
泪入长江空几许。
双洪一抹无寻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别离之情,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和思念之情。
诗的开篇写道:“九里山前千里路”,意指行程漫长,路途遥远。接着描述了“流水无情”,形容了自然界的冷漠,与别离的心情相呼应。诗人仅能亲自送别行人,“只送行人去”,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感。
随着路程的转变,“路转河回寒日暮”,暗示着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而“连峰不许得回顾”,则意味着一转身就再也无法回望,象征着无法回到过去的时光。
下一段表达了别离之时的悲伤之情。水流随着行人而去,“水解随人花却住”,形容了离别时的无奈和痛苦。同时,诗中提到“衾冷香销,但有残妆污”,暗示了离别时的孤寂和凄凉,以及残存的思念。
在最后两句,“泪入长江空几许,双洪一抹无寻处”,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之情。泪水流入长江,空无所寻,象征着离别后的无尽思念和客观现实的冷漠。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思念和无奈之情。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的对比,使诗词更加深入人心,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忘忧自古无上策,欲饮家贫酒杯迮。今朝鹊喜报远饷,未坼赤泥先动色。鱼长三尺催脍玉,巨蟹两螫仍斫雪。勿言地僻少过从,清风明月俱吾客。驱除二竖走三彭,零落眼花生耳热。陶然酣卧听松声,媿尔公卿足忧责。
岭头卢老一炉灰,长短根茎各自栽。轻贱已消先世业,知君海上去仍回。
玉辇南巡去不还,翠娥望断楚云间。波寒剩寫哀弦怨,露冷偏滋泪篠斑。一水盈盈伤远目,九峰(左山右双)(左山右双)惨愁颜。荒洲千古凄凉地,半掩空祠向暮山。
牛屋渔矶在履封,晚将身世托春风。荒原拾穗谁怜我,小队寻花屡屈公。耄有须眉如盖老,衰无歌诵美文翁。明时各遂飞潜性,去矣鞭鸾碧落中。
穷怀卿相忧,老作儿女悲。百尔皆妄想,一粲看新诗。短长总归尽,君阅古盛衰。煌煌五侯家,宽作数世期。经史或不读,名字亦奚为。茂对乾三阳,静养月一规。
青帝于君事分偏,秾堆浮艳倚朱门。虽然占得笙歌地,将甚酬他雨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