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尽韶华不可添。
小楼红日下层檐。
春睡觉来情绪恶。
寂寞。
杨花缭乱拂珠帘。
早是闲愁依旧在。
无奈。
那堪更被宿酲兼。
把酒送春惆怅甚。
长恁。
年年三月病厌厌。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定风波》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过尽韶华不可添。
小楼红日下层檐。
春睡觉来情绪恶。
寂寞。
杨花缭乱拂珠帘。
早是闲愁依旧在。
无奈。
那堪更被宿酲兼。
把酒送春惆怅甚。
长恁。
年年三月病厌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欧阳修在春天的时光中所感受到的寂寞和愁绪。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的开头,作者写道:“过尽韶华不可添”,意味着美好时光已经逝去,无法再次回来。接着,他描述了红日西斜的景象,小楼的层檐下散发出红晕,暗示着黄昏的来临。这一景象与作者内心的情绪相呼应,说明作者心情低落。
接下来,作者写道春天醒来时的情绪恶劣,表现出他对于春天的期待与失望。他感到寂寞,而杨花的飘落更加凸显了他孤独的心境。他感叹闲愁依旧存在,无法摆脱。无奈之下,他又被酒的醉意所困扰,酒精带来的迷糊感进一步加重了他的惆怅和忧愁。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岁月的烦恼,每年三月都让他感到病厌倦。这里的“三月”可能是指春天的时候,也许是作者在春天时常感到烦躁和不适,无法摆脱这种情绪困扰。
整首诗词以写景入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自然变化,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愁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孤独和忧伤情绪,引发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那知山水乐,岂在
情闲共悦良朋好,溽暑消来过雨时,萍水远流青点小,柳堤横螟翠丝垂。轻烟晚透疏林迥,嫩卉芳迎皎月迟。清思廊然欣赏地,瞰观遥阁静联诗。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张僊挟弹知何往,清啸穿林但可闻。拾得铁丸无处用,为君打散四山云。
君家有西园,望我南山巅。觞咏继曲水,花石希平泉。长沟流砌下,远岫列楹前。春风一披拂,百卉为渠妍。迨兹夏日永,杖履宜盘旋。梅黄已过雨,清润霁景鲜。主人虽好事,欲往无由缘。似闻三径深,日夜长苔钱。行当载酒过,高情与君宣。飞鸿渺天末,浴鹭来平川。良辰恐易失,勿待
三年不归寝,至性切於亲。不信沙陀种,还生如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