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定林寺》

众木凛交覆,孤泉静横分。
楚老一枝筇,於此傲人群。
城市少美蔬,想今困惔焚。
且凭东北风,持寄岭头云。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定林寺》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众木凛交覆,
孤泉静横分。
楚老一枝筇,
於此傲人群。
城市少美蔬,
想今困惔焚。
且凭东北风,
持寄岭头云。

中文译文:
众多的树木凛冽地交织在一起,
孤独的泉水平静地分开。
像楚国的老人手持一枝竹杖,
在这里骄傲地独立于众人之间。
城市中缺少美丽的蔬菜,
我想现在困顿而燃烧。
就让东北风代我传递,
寄托我的思念到山岭之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作品,描述了一个名叫定林寺的地方。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树木和泉水,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慨和思索。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众多树木凌乱交织、孤独的泉水静谧分开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界的宁静和秩序。接着,诗人以楚国老人手持竹杖的形象,表达了对于独立自主、傲然不群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城市中缺乏美丽蔬菜的情景,这里可以理解为对于现实社会的一种不满和反思。诗人想象着自己陷入困境并燃烧着,这里可能暗示着他对于现实境况的焦虑和无奈。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寄托。他将思念和希望寄托于东北风,希望风能传递他的心声,抵达山岭之巅。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抒发,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远方、高处的向往和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个人情感的思考与感慨,同时也蕴含了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 《立春帖子·太上皇帝阁》

    玉烛重开岁,璇杓复建寅。谁知康寿殿,四序只长春。

  • 《病中试张观笔》

    淮上霜浓衰草黄,阿{皴去皮加兔}健走何如獐。不知聚族加缚,妙手乃有明山张。生来阿{皴去皮加兔}素狡狯,何术聚致如驱羊。拔豪撷颖不敢惜,一一顺听伏且僵。人生切勿恃一枝,善走古有执盖郎。不惟平地傅两翼,仍以俘馘浮长江。一朝发愤辽东岸,逝水亦复随浮梁。只今红绡莹玉管

  • 《题许公寨驿》

    畏景还迎日,追凉偶溯风。泉声山上下,松影路西东。远览心犹壮,清吟语自工。雨多何所喜,郡国庆年丰。

  • 《寓建宁推厅送黄子俊》

    一聆清话觉昏蒙,樽酒何时可再同。最是秋风恃轻薄,易吹羁袂作西东。

  • 《次韵张矩臣迪功见示建除体》

    建德我故国,归哉遄我驱。除道得欢伯,荆棘无复余。满怀秋月色,未觉饥肠虚。平林过西风,为我起笙竽。定知张公子,能共寂寞娱。执此以赠君,意重貂襜褕。破帽与青鞋,耐久心亦舒。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成亏在道德,不在功利区。收视以为期,问君此何如。开尊且复饮,辞费

  • 《再韵答子文》

    浮生饱外莫求余,羁旅东来计已疏。肩耸已高犹索句,眼明无用且翻书。百年子莫占元绪,万法吾今付子卢。惟有登临心未厌,黄山闻道胜衡庐。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