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高原最上头,下床莫遣许公羞。
如今老罢栏边意,不是元龙百尺楼。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东皋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晁补之
小阁高原最上头,
下床莫遣许公羞。
如今老罢栏边意,
不是元龙百尺楼。
中文译文:
小楼坐落在高原之巅,
起床时不要让许公羞愧。
如今年老,不再在栏杆旁沉思,
这并非元龙百尺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晁补之的《东皋十首》中的一首。诗人以自己在东皋小楼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考。
首先,诗人提到自己所居之处是一个位于高原上的小阁,这暗示了他的地位较高,俯瞰众人。接着,他表达了一种不要让许公(指他自己)羞愧的心态,意味着他不希望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失去尊严和荣耀。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诗人逐渐老去,不再像过去那样在栏杆旁思索。这里的栏杆可能象征着围绕他的社交圈和思想境界。他表达了对年龄的感慨和对时间的无情,他已经不再有元龙百尺楼的风采。元龙百尺楼是一座高楼,象征着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和豪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己所处环境和内心状态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思考。他意识到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会老去、事物会变迁,人生的豪情壮志也会逐渐消退。诗人在赞美过去的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年华逝去的感慨。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展示了晁补之对人生和时间的思考,以及对年轻时代的怀念。它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时光流逝和个人价值的思考,展示了晁补之作为宋代文人的独特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青山修竹矮篱笆,彷佛林泉隐者家。酷爱绿窗风日美,鹤梳轻毳乱杨花。
妾住越城南,离居不自堪。采花惊曙鸟,摘叶喂春蚕。懒结茱萸带,愁安玳瑁簪。侍臣消瘦尽,日暮碧江潭。
莺蝶太匆匆。恼杀哀翁。牡丹开尽状元红。俯仰之间增感慨,花事成空。垂柳绿阴中。粉絮濛濛。多情多病转疏慵。不是东风孤负我,我负东风。
翠袖娇鬟舞石州。两行红粉一时羞。新声难逐管弦愁。白发主人年未老,清时贤相望偏优。一尊风月为公留。
物贵皆由楮币轻,近闻五岭亦通行。旧时白苇黄茅里,有犬鸡声布有声。
力荐资深入柏台,独延吉甫客翘材。如何岁晚钟山寺,只见黄州副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