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种山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
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东林寺二首》是宋代文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莲种山净无尘,
千古风流社里人。
禅律定知谁束缚,
过溪沽酒见天真。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东林寺的景色和其中的一些人物。诗人通过描绘白莲花在清澈无尘的山中生长,象征纯洁和无私。他称赞东林寺的人们风流悠远,他们是千古流传的佳话。接着,诗人提到禅宗的修行和戒律,他认为通过禅宗修行可以认识到束缚人们的是什么,进而超越束缚。最后,诗人描述了过溪沽酒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天真无邪的向往。
赏析:
1. 诗人通过描绘白莲种在山中净土的场景,寓意纯洁和无尘的境界。白莲花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清净的心灵,与佛教的理念相契合。
2. 诗人称赞东林寺的人们风流悠远,他们的风采和品德被誉为千古佳话。这表达了诗人对东林寺的景仰和对其中修行者的赞美。
3. 诗中提到禅律,表明诗人对禅宗的修行有所体悟。他认为通过禅修可以超越束缚,获得自由和解脱。
4. 最后两句通过描绘过溪沽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天真纯朴的向往。这里的过溪沽酒不仅是一种景物描写,更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修行方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描绘了东林寺的清净景色和其中修行者的风采,以及诗人对禅宗修行和对自然天真的向往。通过对禅修和自然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纯洁无尘心灵境界的追求。
发底青青无限春。落红飞雪谩纷纷。黄花也伴秋光老,何事尊前见在身。书万卷,笔如神。眼看同辈上青云。个中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
接石为槽绕画檐,清风爽气坐来添。恰从天外为飞瀑,又向人间作水帘。
久不在城市,少留心怅然。幽芳可揽结,伫子饮云泉。
自叹平生老道涂,不堪泥雨又驱车。鹭鹚第一清高底,拂晓溪中有干无。
彼鼠侵我厨,纵狸授粱肉。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登楼非骋望,目笑是心哭。何意天乐中,至今奏胡曲。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吞声不许哭,还遣衣罗绮。上马随匈奴,数秋黄尘里。生为名家女,死作
云长不绝旧君情,元直终随老母行。立效报公何感慨,指心辞主更分明。三方本以兵攻战,一士能为国重轻。多谢曹刘存大度,任教忠孝得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