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冬晴》

吴中霜雪晚,初冬正佳时。
丹枫未辞林,黄菊犹残枝。
鸣雁过长空,纤鳞泳清池。
气和未重裘,临水照须眉。
悠然据石坐,亦复出门嬉。
野老荷鉏至,一笑成幽期。

作者介绍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作品评述

《冬晴》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冬天晴朗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愉悦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吴中霜雪晚,初冬正佳时。
丹枫未辞林,黄菊犹残枝。
鸣雁过长空,纤鳞泳清池。
气和未重裘,临水照须眉。
悠然据石坐,亦复出门嬉。
野老荷鉏至,一笑成幽期。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冬天晴朗的景象为主题,通过描写吴地的霜雪、红叶、黄菊、飞雁和清池等元素,展现了初冬时节的美丽和宁静。作者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愉悦之情。

赏析:
《冬晴》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冬天的景象,通过对各种自然元素的描写,展示了冬天的美丽和宁静。诗中的吴中指的是江苏吴中地区,这里的冬天常有霜雪,而丹枫、黄菊等植物则是初冬时节的常见景象。诗中的鸣雁和纤鳞则是描绘了冬天的动物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诗人通过描写这些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愉悦之情。

诗的最后两句“悠然据石坐,亦复出门嬉。野老荷鉏至,一笑成幽期。”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和快乐心情。诗人坐在石头上,悠闲自得,也愿意出门游玩。野老带着荷锄来到,一笑之间就成了久违的相聚。这些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热爱,以及对友谊和欢乐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冬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愉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和欢乐的向往。

  • 《绍兴以后蜡祭四十二首》

    肇降生民,有不粒食。维时神农,迺为先樯。尔末尔耩,云谁之因。酌以汙尊,我思古人。

  • 《宿南山普济院》

    闪闪青灯照薄帷,幽人不寐自吟诗。僧来邀我更深坐,待听山风到树枝。

  • 《和虏仲易送行二首》

    岁月双蓬鬓,风沙知一兵。气惟凭养成,命不与穷争。鼎正中边沸,舡须左右平。半筹无可画,空赋洗兵行。

  • 《仲山》

    千载遗踪寄薜萝,沛中乡里旧山河。长陵亦是闲丘陇,异日谁知与仲多?

  • 《和卓季万寄示五绝德操为唱》

    一百五十节欲近,二十四番风老时。莫因旧雨与新雨,闲却十枝并五枝。

  • 《丁巳三月送周宰行》

    中郎宜有后,余庆在孙枝,学术堪时用,公卿半已知。五行人鲜俪,四字格尤奇。自此官清要,毋忘老布衣。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