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
宫城南面有深山,尽将老幼藏其间。
重岩为屋橡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旧里如今归未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
张籍,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迁祕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歷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当时有名士皆与游,而愈贤重之。籍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仕终国子司业。诗集七卷,今编为五卷。
《董逃行》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洛阳城头火曈曈,
乱兵烧我天子宫。
宫城南面有深山,
尽将老幼藏其间。
重岩为屋橡为食,
丁男夜行候消息。
闻道官军犹掠人,
旧里如今归未得。
董逃行,汉家几时重太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洛阳城的一幕,城头火光冲天,乱兵焚烧着皇宫。皇宫南面有一片深山,人们将老弱妇孺藏匿其中。他们以岩石为屋,以橡树果实为食,百姓夜间行动,等待消息的传来。他们听说官军仍然在掠夺百姓,曾经熟悉的家园如今仍未能回归。诗的最后一句是诗人的忧虑之情,他问道:董(姓)逃亡何时才能重现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洛阳城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洛阳城头的火光和乱兵的破坏象征着战乱和社会动荡。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只能把老弱妇孺藏匿于深山之中,用简陋的岩石作为居所,依赖橡树果实维持生活。诗中的丁男代表了普通百姓,他们在黑夜中行动,等待着消息的传来,希望得知官军的行动,以及自己能否回到曾经的家园。
整首诗以洛阳城的动荡为背景,通过描写人民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董逃行是诗人的虚构人物,他代表了被战乱逼迫的百姓,他的逃亡象征着人们对和平和稳定的渴望。诗人通过这个形象提出了一个问题:汉家(指中华民族)何时才能再次迎来太平盛世?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乱中人民的艰难处境,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它以平易近人的形式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同时又传达了诗人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稳定的渴望,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和社会批判意味。
奉义至江汉,始知楚塞长。南关绕桐柏,西岳出鲁阳。寒郊无留影,秋日悬清光。悲风桡重林,云霞肃川涨。岁宴君如何,零泪沾衣裳。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一闻苦寒奏,再使艳歌伤。
千峰万峰翠入门,一树两树啼断猿。山后山前鸠唤妇,舍南舍北竹生孙。烟迷洞口苔三径,风吼松梢月一痕。芍药未花春未老,客来到此倒芳樽。
九日强游登藻井,发稀那敢插茱萸。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壑铺。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
结发为飞骑,相从霍冠军。征南诸将士,枯骨论功勋。
寒流一带槛前横,落日诸峰霞外明。水断新洲添五里,客寻旧路却重行。江车自转非人蹈,沙碓长舂彻夜鸣。畴昔稚桑今秃树,如何白发不教生。
笠泽多异竹,移之植后楹。一架三百本,绿沈森冥冥。圆紧珊瑚节,钐利翡翠翎。俨若青帝仗,矗如紫姑屏。槭槭微风度,漠漠轻霭生。如神语钧天,似乐奏洞庭。一玩九藏冷,再闻百骸醒。有根可以执,有pF可以馨。愿禀君子操,不敢先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