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翅出沧溟,扁舟过洞庭。
银河万顷白,螺髻两山青。
凡隔幽墟洞,神传岳渎经。
不须寻上界,只此是青冥。
王阮(?~一二○八),字南卿,德安(今属江西)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都昌主簿,移永州教授。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知新昌县(本集《和渊明归去来辞》序)。光宗绍熙中知濠州,改知抚州。宁宗庆元初韩侂胄当政,闻其名,特命入奏,遣客诱以美官,王对毕即出关,侂胄怒,批旨予奉祠,于是归隠庐山。嘉定元年卒。有《义丰文集》一卷。《宋史》卷三九五、明嘉靖《九江府志》卷一三有传。 王阮诗,以宋淳祐三年王旦刻《义丰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酌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又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洞庭题咏十一首·宿灵佑观谢沈君》是宋代王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宿灵佑观谢沈君
凤翅出沧溟,扁舟过洞庭。
银河万顷白,螺髻两山青。
凡隔幽墟洞,神传岳渎经。
不须寻上界,只此是青冥。
中文译文:
凤翅出现在广阔的沧海上,小舟驶过湖泊洞庭。
天上的银河闪耀着无垠的白光,头顶的山峰宛如螺髻,苍翠青葱。
无论位于幽隐的墟落和洞穴之间,还是传承于岳渎的神圣经典。
不必寻找上层的天界,只需在此体悟青冥之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洞庭湖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壮丽的景色。凤翅和扁舟分别象征着神圣和凡俗之间的对比,凤翅在广阔的沧海上展翅翱翔,而扁舟则默默穿行在洞庭湖上。银河的银白与山峰的青翠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隐喻着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凡俗与神圣相互渗透的境界。
诗人通过描绘这样的景色,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追求。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不需要去追寻上层的天界或神灵的指引,只要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用心感悟自然的真谛,就能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隐喻的手法,传达了作者追求超越尘世的思想。它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越世俗的心境。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
乡思终日有,孤淡厌琴樽。众木侵山径,寒江逼县门。浪沉滩见脊,雨过壁生痕。憔悴悲兰蕙,因思楚屈原。
江上城低烟树红,江潮西去几时东。吴王花草隳春暮,禹会楼台入梦空。万里孤云留夕照,千年遗恨诉秋风。凤凰飞去无消息,漠漠遥岑烟雨中。
北风号乔林,万象无容姿。高标自有时,正与冰雪宜。老干俨枯木,疏花粲横枝。刻玉费天巧,不为俗跟窥。托质在空谷,清高终见知。论功鼎鼐间,枝头子离离。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解装相值得留连,一望江南万里天。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余生不足偿多病,乐事应须委少年。惟有爱诗心未已,东归与续棣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