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檐冰筹长新寒。
薄日欺云到屋山。
见晛半消梅额粉。
因风犹染鬓毛斑。
书生闭户眠仍稳,游子扁舟兴欲还。
客里情怀逢岁晚,麴生邀我一开颜。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冬雪呈太守张嵇仲三首》是宋代李弥逊的作品。诗中以冬雪为主题,表达了对冬季的景象和情感的描绘。
诗意:这首诗以冬雪为背景,通过描绘雪的特点和对雪景的观察,表达了作者对寒冷季节的感受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赏析:诗的第一句“插檐冰筹长新寒”,生动地描述了冬天的景象,冰挂在屋檐下,形成了一道道寒冷的景观。第二句“薄日欺云到屋山”,描绘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到屋山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第三句“见晛半消梅额粉”,用雪覆盖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冬季的寒冷和梅花的娇媚。最后一句“因风犹染鬓毛斑”,通过风吹雪花,使人的鬓发上也沾上了雪斑,生动地描绘了冬雪带来的情景。
整首诗以冬雪为线索,通过对冬季景象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冷寒季节的感受。同时,诗中融入了对亲友的思念之情,通过描述书生闭户和游子扁舟,表达了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与期盼。最后两句“客里情怀逢岁晚,麴生邀我一开颜”,表达了与友人共度寒冷冬夜的温暖与喜悦。
这首诗通过对冬雪景象的描绘和对亲友情感的交织,展示了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与思索。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冬雪的美丽与寒冷,以及对亲友的思念之情,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温暖而富有感染力的诗意体验。
圣学家傅自有师,更罗英俊侍经帷。治功尚论唐虞际,政体宁甘汉晋卑。猥向梁园陪末坐,敢凭尧历记佳期。羞囊已辨诗千首,准拟年年荐寿卮。
丈人居水南,未省价高索。平生丘壑事,长啸天宇窄。舍榜五株柳,宛是陶家宅。舍南数亩园,似与人境隔。方须漉酒巾,渐喜扶老策。以兹不愿仕,偶然似彭泽。青松手所种,抚之无愧色。都忘岁月徂,不受霜霰迫。是身等浮云,术也可不择。持此百年间,常恐中道画。旷哉遗世情,遇我
别访难遽了,不知寒夜长。回灯撤杯案,抱被宿船仓。载听远鸡唱,稍分征雁行。临风满掬泪,吹落一襟霜。
去岁投荒客,今春肆眚归。律通幽谷暖,盆举太阳辉。喜气迎冤气,青衣报白衣。还将合浦叶,俱向洛城飞。
壮游几度上南楼,今度重来二十秋。俯仰之间只犹昨,登临何处是无愁。好山常在世青眼,此水如斯人白头。老兴未阑明月上,归欤笠泽有扁舟。
旋插杉枝蔽晓曦,缓摇轻箑自融怡。调琴不用求成曲,得句何须凑作诗。无复趋炎同褦襶,但能寻睡学希夷。太仓日食五升米,老矣不嫌人更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