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居吸景休粮,壁观入定放光。
三万里隔弱水,六千劫坐道场。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冬夜中独自读书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修身养性、追求道义的追求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巢居吸景休粮,
壁观入定放光。
三万里隔弱水,
六千劫坐道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修身养性、追求道义的追求和思考。
首句“巢居吸景休粮”,表达了作者在自己的小屋中静心修行,吸取外界的景物和灵感,不再依赖物质的滋养。这句话中的“吸景”一词,意味着作者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修养。
接着,“壁观入定放光”,描绘了作者在读书的过程中,专注入定的状态。这句话中的“壁观”意味着作者通过阅读书籍来观察世界,通过思考和领悟书中的智慧,放射出自己的光芒。
下一句“三万里隔弱水”,表达了作者与世界的距离感。这里的“三万里”是指遥远的距离,而“弱水”则是指黄河,意味着作者与外界的隔绝和超脱。
最后一句“六千劫坐道场”,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坚持和长久的努力。这里的“六千劫”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单位,意味着作者在修行的道路上已经度过了漫长的时间。而“坐道场”则是指在修行中的静坐冥想,意味着作者在修行中的专注和坚持。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修身养性、追求道义的追求和思考。通过读书和修行,作者超越了物质的束缚,与世界隔绝,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修行道路的坚持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闲居虽懒放,未得便无营。伐木添山色,穿渠擘水声。经霜收芋美,带雨接花成。前日邻翁至,柴门扫叶迎。
七岁投閒日,浑如未第初。牛衣困褴缕,鹤饭愧粗疏。圣有杯中露,朝无别后书。温寻皆旧学,风雨岁时余。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官曹无人吏休沐,杜门谢病车脱轴。门前经旬客不至,苔色侵阶春更绿。书堂萧然白日静,黄蜂收声蜜房足。杨花浩荡天无风,檐端三丈朝阳红。晴薰病眼暖欲醉,卧搔短发如飞蓬。枕书睡熟呼不醒,黄粱正饭邯郸翁。不知纷纭梦几许,觉来烟际闻昏钟。
圣主崇文化,锵锵得盛才。相因归梦立,殿以集贤开。象系微言阐,诗书至道该。尧尊承帝泽,禹膳自天来。礼洽欢逾长,风恬暑更回。国朝将舜颂,同是一康哉。
二月清江外,遥遥饯故人。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骑别章台晚,舟行洛水春。知君梁苑去,日见白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