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天寒愁散玉,东皇海上张仙烛。
侯家歌舞按梨园,石氏宾寮醉金谷。
鲁家襜褕暗披水,雪花灯下甘垂翅。
散帙高编折桂枝,披纱密甃青云地。
霜白溪松转斜盖,铜龙唤曙咽声细。
八埏蝼蚁厌寒栖,早晚青旗引春帝。
展转城乌啼紫天,曈曚千骑衙楼前。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译文:冬夜吟
黑夜寒冷,愁绪散漫如散玉。
东皇海上点燃张仙烛。
侯家歌舞在梨园表演,
石氏宾寮沉醉于金谷。
鲁家佣人穿着暗色襜褕,
雪花灯下垂落如翅膀。
折折叠叠的书册装帧高贵,
身穿纱衣在青云之间游历。
霜白的溪水倾斜覆盖了松树,
铜龙鸣叫,夜色悄然细微。
八埏蝼蚁对寒冷感到厌倦,
早晚青旗引领春天之帝。
城乌展开翅膀,哀鸣于紫色天空,
黎明开始,千骑队伍在衙楼前行进。
诗意: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忧思与无奈。诗中描述了一系列夜晚的景象,如黑夜的寒冷、海上的点燃的烛光、贵族家族的歌舞表演、城市的繁忙和鸟儿的哀鸣。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冬夜的寂寥和无助,表达了对逆境和冷酷现实的感叹和思考。
赏析:《冬夜吟》以冬夜的景色为背景,以细腻繁复的描写手法,表达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诗中用寒冷的天气和细腻的描写,展示出了冬夜的寂寥和凄凉,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夜晚景象,折射出社会现实的冷漠和不公。整首诗通过对冬夜景象的描摹,以及对家族、城市等日常生活的描写,将个人的悲愤与社会的冷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突出了个人情感的表达,又展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注。
居家到底胜居官,啼鸟声中昼掩关。待得小园花落尽,更须移酒对青山。
万条银烛引天人,十月长安半夜春。步障三千隘将断,几多珠翠落香尘。一人女婿万人怜,一夜调疏抵百年。为报司徒好将息,明珠解转又能圆。人主人臣是亲家,千秋万岁保荣华。几时曾向高天上,得见今宵月里花。比翼和鸣双凤凰,欲栖金帐满城香。平明却入天泉里,日气曈曨五色光。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奚虏奉遗祠。
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蒙叟自当齐黑白,子牟何必怨江湖。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曨每见珠。一醉一吟疏懒甚,溪人能信解嘲无。
月华未上鼓声喧,又向山阴过上元。五岁镜湖才一熟,今年灯市始应烦。留连昼景通三夜,呼吸阳和达九门。游客不知千古意,看人看火漫奔奔。
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