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日常多,会时常少天难晓。
正喜花开,又愁花谢,春也似人易老。
惨无言、念旧日朱颜,清欢莫笑。
便苒苒如云,霏霏似雨,去无音耗。
追想墙头梅下,门里桃边,名利为伊都忘了。
血写香笺,泪封罗帕,记三日、离肠恨搅。
如今事,十二楼空凭谁到。
此情悄。
拟回船、武陵路杳。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斗百草》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别日常多,会时常少天难晓。
正喜花开,又愁花谢,春也似人易老。
惨无言、念旧日朱颜,清欢莫笑。
便苒苒如云,霏霏似雨,去无音耗。
追想墙头梅下,门里桃边,名利为伊都忘了。
血写香笺,泪封罗帕,记三日、离肠恨搅。
如今事,十二楼空凭谁到。
此情悄。拟回船、武陵路杳。
诗意和赏析:
《斗百草》表达了晁补之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对于爱情和名利的反思。
诗的开头,作者感慨日子过得很快,时间的流逝令人难以捉摸。他欣喜于花朵的盛开,但又忧愁于花谢的无奈,因为春天也像人一样容易衰老。
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他默默地思念着那些年青时的容颜,呼吁身边的人不要嘲笑他的清欢。他的欢乐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苒苒如云、霏霏似雨的形象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暗示着离别之时的无声无息。他回忆起过去在墙头赏梅、门里赏桃的情景,他已经忘却了一切名利。
接着,作者以血写香笺、泪封罗帕的方式,形容自己的心情如何沉痛和悲伤,他用三日的时间来描述离别的痛苦。
最后两句表达了现实的残酷,十二楼空无一人,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心灵层面。此情悄然无声,作者曾计划回船,但武陵路已经遥远。
《斗百草》通过对时光流转和离别的描绘,表达了晁补之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富有意境的描写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一再将书托置邮,渺然殊未亦湛浮。平生愿识才能见,别去于今岁又周。
河洛成冰候,关山欲雪天。寒灯随远梦,残历卷流年。杯共芳醪冻,簪依短发偏。毫釐九牛畔,头角两蜗前。冶外金休躍,山阿溜或穿。飘人谁怨瓦,使鬼尚须钱。招隐芝岩路,盟真玉笈篇。何当坐清颍,间洗世中缘。
维汉南有箕,垂象列三辰。长司簸扬职,糠秕居前尘。
风恼花枝不耐频,等闲飞落易愁人。殷勤最是章台柳,一树千条管带春。
靓妆艳服游川上,箫鼓声中俗自欢。寄语春风休用恶,恐教潭水起波澜。
往日房陵怜逐客,物情不觉在天涯。十年来作六州长,四海共知双鬓华。封内半为故敌践,路傍时问野人家。京山初入京西道,晚景轻风旆脚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