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罔纷纷不为明,有心天下共无成。
空令执笔螭头者,日记君臣口舌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读开成事》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词,描写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朝廷内斗的现象。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奸罔纷纷不为明,
有心天下共无成。
空令执笔螭头者,
日记君臣口舌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当时政治腐败和朝廷内斗现象的痛心和失望之情。他指出了朝廷中奸佞之徒层出不穷,缺乏明晰的志向和目标,导致天下事务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他还提到了那些担任执笔之人,却只顾自己私利,导致君臣之间口舌之争不断,政治氛围混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揭示了当时政治腐败和朝廷内斗的问题。诗人王安石通过运用对比和夸张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情况的忧虑和失望。他用"奸罔纷纷"来形容朝廷中的奸邪之人层出不穷,他们为了私利而纷纷觊觎权力,导致政务无法得到明晰的处理。"有心天下共无成"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府无能和混乱局面的不满,认为这种情况使得国家无法取得进展和繁荣。"空令执笔螭头者"则指出了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却只顾自己的私利,忽略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后一句"日记君臣口舌争"揭示了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争议不断,这种内斗无助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这首诗词以简短的字句,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面,表达了王安石对这种腐败现象的忧虑和不满。通过对当时政治现象的批判,诗人呼吁朝廷改革,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这首诗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批判意味,展示了王安石倡导政治改革和清明政治的思想。
夔子巴峡冲,风物异蜀境。城居版作屋,江汲地无井。四郊乏平原,冢墓缘山岭。人传蚯蚓瘴,俗饮茱萸茗。女妇尽背篮,老弱多垂瘿。试问何所因,食彼山泉冷。岩栖固不少,亦有长细颈。似闻此土人,其性皆悍犷。胸中忿畜者,甕盎成项领。是说理有之,云胡不自省。我来适夏初,端坐
清明过后日初迟,春服成时瑟渐希。浪蕊总随流水远,名花独待羽觞飞。催开已奏清平调,唱彻犹须金缕衣。活火新泉太清绝,何如沉醉咏而归。
海上风雨来,掀轰杂飞电。登楼一凭槛,满眼蛟龙战。--陆龟蒙须臾造化惨,倏忽堪舆变。万户响戈鋋,千家披组练。--皮日休群飞抛轮石,杂下攻城箭。点急似摧胸,行斜如中面。--陆龟蒙细洒魂空冷,横飘目能眩。垂檐珂珮喧,扌暴瓦珠玑溅。--皮日休无言九陔远,瞬息驰应遍。密处正
人闲宜岁晚,道者访幽期。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 ——皇甫曾柏台辞汉主,竹寺寄潜师。荷策知君待,开门笑我迟。 ——皎然暮阶县雨足,寒吹绕松枝,理辩尘心妄,经分梵字疑。 ——郑说久承黄纸诏,曾赋碧云诗。然诺惊相许,风流话所思。 ——崔子向筌忘心己默,磬发夜何其。
翠岭一千寻,岭上彩云如幄。云影波光相射,荡楼台春绿。 仙鬟撩鬓倚双扉,窈窕一枝玉。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唐史不闻刘嗣之,空传短李旧歌诗。高亭毁尽唯存记,犹有区区父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