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看嵩少玉嶙峋,枉驾应娄处士贫。
令尹若能为保障,长衾书覆洛城人。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徵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爲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读史六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文圭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描写读史的情景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故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晓时望见嵩山高耸,宛如玉石嶙峋。
白天里我驱车而行,前往拜访贫困的儒士。
如果我能成为宰相,我将为人民提供保障,
让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不再有忧虑。
长夜里我躺在床上,覆盖着历史书籍,
思考着洛阳城的百姓,他们的命运。
这首诗通过对峨眉山的描绘,以及诗人的行程和思考,传达了一种对历史和人民命运的思索。诗中的嵩山高耸、玉石嶙峋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山势的雄伟壮观,给人一种震撼和敬畏之感。诗人枉驾而往,表现了他虽是官员,但仍然关注贫苦百姓,愿意与他们交流和倾听。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令尹,为人民提供保障,让他们过上安稳的生活。晚上,他躺在床上,覆盖着历史书籍,思考着洛阳城的百姓,他们的命运。这种思考与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民命运的关怀和思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通过对峨眉山和洛阳城的描绘,以及对贫困儒士和令尹角色的思考,诗人传递了对于历史变迁和社会状况的深切思索。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责任,为人民提供保障和希望,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民的关怀,展示了作者作为一位文人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土平平。正海息波澜,岳敛云烟。三景虚明,八表澄清,一月普照诸天。有流霞洞焕,映黍珠、徐下空玄。绝形言。见千真拱极,万气朝元。当时鹤鸣夜半,感真符宝篆,特地清传。碧湛龙文,红凝龟篆,绛衣舞鬣蹁跹。计功成果就,无真教、郭景飞仙。已千年。亘灯灯续焰,光朗无边。
抹月涂风画有声,等闲人见也愁生。听莺桥下波仍绿,走马台边月又明。芳草路多人去远,梅花春近鸟衔争。残更亡寐难同梦,为雨为云只自行。
祥符额赐海会寺,四百年来弹指过。试问竹林桥下路,往还曾见几东坡。
昔趋魏公子,今事霍将军。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黄沙扬暮霭,黑海起朝氛。独与君携手,行吟看白云。
哀怨杨叛儿,骀荡郎知否。香死博山炉,烟生白门柳。
对月无何添雅致。丛绿花黄偏有异。正是遇重阳,霜露冷、宜呈祥瑞。清香覆我如言志。害风来、且休攀视。应共到蓬莱,琼筵上、众仙颁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