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牒刚驰逐,篇章半扫除。
稍寻无事日,重理旧诗书。
笔砚寒灯寂,轩窗昼景舒。
政须堂下问,糟粕意何如。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读书》是宋代袁说友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宦海中奔忙的生活中,依然能够抽出时间来读书,对于文学的钟爱和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宦牒刚驰逐,篇章半扫除。
稍寻无事日,重理旧诗书。
笔砚寒灯寂,轩窗昼景舒。
政须堂下问,糟粕意何如。
诗词的诗意是,即使袁说友在官场上忙碌奔波,但他仍然找到时间翻阅书籍,整理旧有的诗文。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场景,用笔、砚和灯光来突出作者的读书环境。诗中还提到了政务,暗示作者对于政治的关注,并以问政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和政治的思考和抱负。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袁说友在忙碌的官场生活中对于读书的执着和追求。诗中的"宦牒刚驰逐,篇章半扫除"表明作者忙于公务,但他并没有完全忽视自己的学问修养。"稍寻无事日,重理旧诗书"表达了作者利用零碎的时间来重温和整理自己过去的作品和读物,显示了他对于文学的珍视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诗中的"笔砚寒灯寂,轩窗昼景舒"描绘了一个寂静的读书环境,强调了作者专注于阅读和写作的心境。而"政须堂下问,糟粕意何如"则表明作者对于政治事务的关注,通过问政来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期待。
《读书》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于读书和文学的热爱,同时也折射出他对于社会和政治的思考和期望。这首诗词将个人的追求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本是山中人,爱说山中话。五月卖松风,人间恐无价。
军功阁束万人多,兵部门前雀哥罗。悍将武夫心失尽,可知弃甲与投戈。
世间万境一蘧卢,与道俱存是此书。千载归来人化鹤,满腔真乐我知鱼。要将德业参天连,莫把光阴掷岁余。静里功夫终透澈,一庭明月夜窗虚。
楚泽凄凉笑屈原,行吟如在浣花川。风回别墅闻桐角,烟冷荒郊挂纸钱。麰麦正香田舍乐,茅柴初熟酒家连。锦囊收拾归来晚,踏月闲敲款段鞭。
萧萧十月菊,耿耿照白草。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风霜要饱更,独立晚更好。韩公真躁人,顾用扰怀抱。
花骢秋健绣旗开,渐远棠郊近帝台。耳目紧官终拜去,股肱雄镇暂迎来。两州将相为交代,三径渔樵阻接陪。犹赖雅章留刻石,时时闲看拂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