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针取工巧,用药称圣神。
伯高不尽言,极艺未易臻。
针法今鲜传,甚于药杀人。
与落庸医手,寡欲全其身。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读素问十六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为主题,表达了方回对医学的敬佩和思考。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读《黄帝内经·素问》十六首,
看针术的巧妙,药物的神奇。
伯高的智慧无法尽言,
极致的艺术难以达到。
针法如今很少流传,
它比药物更能致命。
与庸医相比,我更愿意,
满足寡欲,保全自身。
诗意和赏析:
《读素问十六首》是方回对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的赞颂和思考。诗中提到了两种治疗方式:针灸和草药。针灸被描绘为一门巧妙的技艺,药物则被赞颂为神奇的圣物。方回对这两种治疗方法充满敬佩之情。
在诗中,方回提到了伯高,他是一位古代医学家,被认为是医学智慧的代表。然而,方回认为伯高的智慧无法完全言传,更高层次的医学艺术难以达到。这表明方回对医学的探索和研究有着更高的追求,他希望能够超越伯高的智慧。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针法和药物的比较。方回指出,现今的针法已经很少被传承,但它仍然比药物更具致命性。这里的"药杀人"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杀人,而是指药物的副作用和不当使用可能带来的危害。相比之下,方回宣扬了自己满足寡欲的生活方式,将自身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
这首诗词通过对医学的思考,表达了方回对医学艺术的敬佩和追求,同时也呈现了他对于个人健康的关注和对药物使用的谨慎态度。通过对针灸和药物的比较,诗中蕴含了对医学学术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
莫嫌鞭马踏春泥,茶鼎诗整偶共携。山色雨深看更好,湖光烟接望远迷。连天花絮飞将尽,夹道蒲荷长欲齐。官事得閒须洗眼,蓬壶只在帝城西。
前程曾未到,岐路拟何为。返照行人急,荒郊去鸟迟。春宵多旅梦,夏闰远秋期。处处牵愁绪,无穷是柳丝。
年少奔驰有底忙,棘闱兰署梦茫茫。白头鞍马风沙裹,听说燕山六桂堂。
救物功深好自持,知之修炼善心为。神仙岂谓人间惜,自是迷流识见卑。
杖藜乘兴出江头,自挂青钱买小舟。祈问仙翁餐玉法,便风一日到严州。
夜雪填空晓更飘,龙墀风冷佩声高。琼花落处萦仙仗,玉殿光中认赭袍。下直笑谈多乐事,平时樽酒属吾曹。羡君年少才无敌,顾我虽衰饮尚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