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
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读维摩经有感》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身如泡沫亦如风,
刀割香涂共一空。
宴坐世间观此理,
维摩虽病有神通。
中文译文:
身体如同泡沫一样虚幻,无常如风。
刀割香肤,一切皆空。
坐在宴会上,观察世俗的现象,
即便维摩(佛经中的人物)身体受病困扰,却有神奇的能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的一首诗词,表达了对人生虚幻和无常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身体的比喻,揭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人的存在如同泡沫一样脆弱,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就像风吹过一样无法把握。
诗中提到的"刀割香涂共一空"意味着一切欲望和财富都是空无一物的,无论是物质的享受还是身体的痛苦都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这种观点与佛教的空观相契合,强调了人生中追求物质享受的空虚和无常性。
然后,诗人在宴会上观察世间的种种现象,意味着他从世俗的场合中领悟到生命的真相。最后一句"维摩虽病有神通"表明维摩虽然身体受病困扰,却具备超凡的能力,这也是对佛教修行者的赞美,说明通过修行可以超越人世间的病痛和困扰,获得超越凡俗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对人生虚幻和无常的思考,强调了物质欲望的空无和修行的意义。它展示了王安石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崇尚,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世俗人生的审视和批判。
不是新人不肯来,天教老子小徘徊。坐看桃李缤纷落,等得酴醾烂熳开。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却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徐生脱水双鱼,吹沫相看晚图。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子母猿号槲叶,山南山北危机。世故
玉树凉风举,金塘细草萎。叶落商飙观,鸿归明月池。迎寒桂酒熟,含露菊花垂。一奉章台宴,千秋长愿斯。
相见惜馀辉,齐行登古寺。风烟结远恨,山水含芳意。车马莫前归,留看巢鹤至。
剥开莲子见芳鲜,花叶同心缩翠拳。欲记池莲多少朵,一枝荷叶一枝莲。
金水河边柳色新,玉山馆外少沙尘。琵琶未必能愁客,鹦鹉如何错唤人?翠袖锦襜驮白马,落花飞絮斗朱轮。人间天上无多路,只隔红门别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