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端午懒吟诗,此意儿曹莫遣知。
萱草著花空有恨,菖蒲称寿永无时。
远途日暮休回首,近事风传只皱眉。
角黍堆盘何处奠,沉湘千古使人悲。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端午日用韵》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今朝端午懒吟诗,
此意儿曹莫遣知。
萱草著花空有恨,
菖蒲称寿永无时。
远途日暮休回首,
近事风传只皱眉。
角黍堆盘何处奠,
沉湘千古使人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端午节这一天懒散地吟诗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首先,作者在端午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懒散地吟诗。他在此刻的心境中,表达了自己的思绪和感受。他希望这些情感不要被别人知道,因为这里的“儿曹”指代的是身边的亲朋好友,作者不愿意让他们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这种隐秘的情绪在整首诗词里贯穿始终,强调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独立思考的态度。
其次,作者通过描绘萱草和菖蒲两种植物,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萱草虽然开着美丽的花,但它的花期很短暂,开花后很快就凋谢,因此作者感到有些遗憾和无奈。而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象征长寿的植物,但作者却认为长寿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因为时间的流逝无法逆转,人生短暂,无法永久享受长寿的福祉。这种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诗词的后半部分则呈现了作者的凄凉之感。他回首远途,感叹日暮西山,意味着他已经在漫长的旅途中行进了很久,但仍未能回到目的地。同时,他皱眉思索着近事的风传,这里的“近事”指代的是当前的时局和世事。作者的皱眉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角黍的堆盘和沉湘的千古,给整首诗词带来了悲凉的氛围。角黍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但作者却感叹它的堆盘,暗示了端午节的繁华已经逝去,只剩下残余的食物。而“沉湘”指的是楚国的湘水,这里借指楚国的文化遗产。沉湘的千古意味着楚国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追忆和沉思,使人感到悲伤。
综合来看,这首诗词通过对端午节懒散吟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诗中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独立思考的态度,他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通过描绘萱草和菖蒲,作者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易逝的感慨。诗词的后半部分呈现了作者的凄凉之感,他感叹旅途的漫长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最后,作者通过描写角黍的堆盘和沉湘的千古,加深了诗词的悲凉氛围,表达了对逝去繁华和历史的追忆和沉思。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历史的感慨,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珠自右,紫电入丹城。内养婴儿成赤象,时逢五转采阳精。火自水中生。烧鬼岳,紫电起峥嵘。随意嬉游寰海内,寐如砂碛卧长鲸。时序与偕行。
海内埏埴遍,汉阴旌旆还。望留丹阙下,恩在紫霄间。冰雪背秦岭,风烟经武关。树皆人尚爱,辕即吏曾攀。自惜两心合,相看双鬓斑。终期谢戎务,同隐凿龙山。
峭壁苍苍苔色新,无风晴景自胜春。不知何树幽崖里,腊月开花似北人。
南墙钜竹拂青烟,正在空斋簿领前。欲向韩门借余润,乞将白璧种蓝田。
故人遗我酒,气味芳似清。置之屋壁间,兴至时一倾。银杯度一合,三釂已彻觥。既免戒沉湎,且无忧病酲。嵇阮愧令德,刘石无遐龄。荒狂有何乐,徒以酒自名。吾幸免困此,庶几尽平生。
带郭人烟少,通村径路微。水光浮栋宇,野色动窗扉。小树无重数,前山不合围。艰危邻虎窟,奔迫诡牛衣。白舫意何适,丹枫看即稀。西园小茅屋,知复几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