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良辰二圣欢,时新络绎走雕盘。
固应慈孝移风俗,安用枭羹赐百官。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周必大。诗中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景象,讲述了太上皇帝阁中的二位圣人欢聚一堂的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美景良辰二圣欢,
时新络绎走雕盘。
固应慈孝移风俗,
安用枭羹赐百官。
诗意: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刻,两位圣人欢聚在一起,
他们在华丽的阁楼中畅谈。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
风俗正在改变,慈孝之风应当传承。
太上皇帝赐给百官们美味的宴席,
以示他们的尊敬和安抚。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太上皇帝阁中的美景和欢乐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的美好向往和对慈孝风俗的重视。诗中所提到的"二圣"指的可能是指太上皇帝和其他一位尊贵的人物,他们在这个盛世中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诗词中的"时新络绎走雕盘"形容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繁荣景象。"时新"表示时代的新鲜事物,"络绎走雕盘"则形象地描绘了繁忙而有序的场景,可能指人们在盛宴中来来往往、忙碌有序的情景。
诗的后半部分强调了慈孝风俗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风气的关注。"固应慈孝移风俗"意味着传承慈孝的风俗是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安用枭羹赐百官"则表达了太上皇帝对于百官们的关怀和厚待,通过宴席的赏赐,体现了皇帝的尊敬和慰劳。
这首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出了一个盛世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传统价值观的重视。作者通过描绘太上皇帝阁中的欢聚场景,以及对慈孝风俗的呼唤,展示了对社会和人文关怀的情感。整首诗词气势恢宏,意境高远,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思考。
闲居虽懒放,未得便无营。伐木添山色,穿渠擘水声。经霜收芋美,带雨接花成。前日邻翁至,柴门扫叶迎。
七岁投閒日,浑如未第初。牛衣困褴缕,鹤饭愧粗疏。圣有杯中露,朝无别后书。温寻皆旧学,风雨岁时余。
鲁公之节非一死,其谁碑之子曾子。鲁公之德人未知,其谁堂这张紫微。继公作郡五百载,登堂思公宛如在。江南遗墨处处传,鲁公去作麻姑仙。一杯相与借风月,但见云碧开池莲。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笑谈千里无兵戎,临川草木生春风。他年道傍儿女说,不思鲁公思张公。
官曹无人吏休沐,杜门谢病车脱轴。门前经旬客不至,苔色侵阶春更绿。书堂萧然白日静,黄蜂收声蜜房足。杨花浩荡天无风,檐端三丈朝阳红。晴薰病眼暖欲醉,卧搔短发如飞蓬。枕书睡熟呼不醒,黄粱正饭邯郸翁。不知纷纭梦几许,觉来烟际闻昏钟。
圣主崇文化,锵锵得盛才。相因归梦立,殿以集贤开。象系微言阐,诗书至道该。尧尊承帝泽,禹膳自天来。礼洽欢逾长,风恬暑更回。国朝将舜颂,同是一康哉。
二月清江外,遥遥饯故人。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骑别章台晚,舟行洛水春。知君梁苑去,日见白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