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

圣主忧勤致治平,仁风惠泽被群生。
自然四海归文德,何用灵符号辟兵。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圣主忧勤致治平,
仁风惠泽被群生。
自然四海归文德,
何用灵符号辟兵。

诗词的诗意是,皇帝对国家的治理非常勤勉,他忧虑着国家的平安和稳定。皇帝以仁慈的风范和慷慨的恩泽感动了众生。他相信,只要以文德治国,自然而然地四方的人民都会归顺。因此,他认为并不需要依赖神灵的符号来驱逐敌人。

这首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忧勤致治平:皇帝对国家治理的忧虑和勤勉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国家的平安和稳定。

2. 仁风惠泽:皇帝以仁慈的风范和慷慨的恩泽感动了众生。他的仁德使得人民对他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3. 自然四海归文德:皇帝相信,只要以文德治国,不需要依赖武力和神灵的符号,四方的人民自然会归顺。这体现了皇帝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以及他对人民的信任。

4. 灵符号辟兵:皇帝认为,依赖神灵的符号来驱逐敌人并不是必要的。他相信通过自己的仁德和治理能力,可以实现国家的安全和和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欧阳修对皇帝的赞美和对国家治理的思考。他通过描绘皇帝的忧虑、仁德和对文德治国的信心,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期望。

  • 《义乌道中二首》

    溪头石佛泗洲身,半染鑪烟半路尘。儿女一盘清净供,苏溪茶点建溪春。

  • 《壬寅立春在辛丑十二月二十九日归□□□三宿》

    隔日春先立,崇朝岁始除。去来身不定,好恶梦皆□。□□千山外,舟车一月余。岂真休客担,犹□□家书。

  • 《送友人之松江得曙字》

    潮来沙碛平,月落海门曙。汀蒲转风叶,堤柳摇烟絮。江头春可怜,天涯人独去。有歌送君行,无酒留君住。雪浪没沙鸥,云帆出江树。回首读书堆,青山不知处。

  • 《句》

    长干白下相逢少。

  • 《建元寺(一作和郭郧寒食)》

    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辰。芳草垄边回首客,野花丛里断肠人。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

  • 《征妇思》

    年半为郎妇,郎去戍采石。又云戍濠梁,不得真消息。半年无信归,独自宋罗帏。西风吹妾寒,倩谁寄郎衣。姑老子在腹,忆郎损心目。愿郎征战早有功,生子有荫姑有封。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