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中灯冷晖重绿,窗前西风叶相逐。
晓霜披瓦月上轩,枕梦不成雁声续。
拂衣起步行绕壁,万虑无成泪沾臆。
铁房老剑涩不青,闪系入柱不可索。
白昼出门归路迷,冬日易夜还空归。
人将豪杰视如草,天困英雄未与时。
长鲸滞斩海波摇,塞甲不卷边尘嚣。
吾徒憔悴乃如此,安得长喙呼重霄。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短谣》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令。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窗中灯冷晖重绿,
窗前西风叶相逐。
晓霜披瓦月上轩,
枕梦不成雁声续。
拂衣起步行绕壁,
万虑无成泪沾臆。
铁房老剑涩不青,
闪系入柱不可索。
白昼出门归路迷,
冬日易夜还空归。
人将豪杰视如草,
天困英雄未与时。
长鲸滞斩海波摇,
塞甲不卷边尘嚣。
吾徒憔悴乃如此,
安得长喙呼重霄。
译文:
灯光暗淡,映照出沉重的绿意,
窗前的西风追逐着落叶。
清晨的霜披在瓦片上,月亮升起在窗檐,
枕边的梦无法实现,雁声断续。
拂去衣上的尘埃,起身绕过围墙行走,
无数忧虑无法实现,泪水沾湿胸怀。
岁月使剑锋生锈,不再明亮如新,
闪光的剑被束缚在柱子上,无法取下。
白天出门迷失归路,
冬日易夜晚,孤单归来。
人们将英雄视如草芥,
命运困扰着英雄,未能逢得时机。
庞然大物被困住,斩击海浪摇摆,
士兵们的甲胄没有卷起边尘嚣。
我们这些人憔悴不堪,
如何能够拥有长长的翅膀,呼唤重重的苍穹。
诗意和赏析:
《短谣》描绘了一个寂寥苦闷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和对命运的无奈。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来传达这种情感。
诗的开头,灯光昏暗、窗外的西风和落叶,以及窗中重绿的暗淡灯光,都给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着作者的孤独和沉重的心情。
接着,诗中描写了作者拂去衣尘起身行走,但无论如何努力,种种忧虑和困扰仍然无法摆脱,这种无奈和沮丧感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提到的铁房老剑涩不青,闪系入柱不可索,折射出英雄豪杰被束缚和困顿的境遇,无法施展抱负。人们将英雄视如草芥,天意使得英雄在适当的时机未能崭露头角,这种无奈和悲凉感在诗中显露无遗。
最后两句“长鲸滞斩海波摇,塞甲不卷边尘嚣。吾徒憔悴乃如此,安得长喙呼重霄。”展示了作者的无奈和渴望。长鲸被困住无法自由航行,士兵们的甲胄没有卷起边尘嚣,这些形象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自由解脱的渴望。最后一句呼唤长长的喙呼唤重重的苍穹,表达了作者对突破现状、实现理想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以冷峻的意象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揭示了作者在困顿中的痛苦和对自由解脱的向往。通过对现实困境的描述,诗中蕴含着对人生意义和命运的深思,以及对个体在历史和社会大环境下的局限和无奈的反思。
这首诗词以其凄凉、悲怆的情感和对命运无常的思考,展示了宋代王令的独特才情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通过意象的运用和音韵的把握,赋予了诗词以深远的艺术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夷吾相桓公,岂复偶际会。观其平生心,身已有所委。天方困生民,吊伐实在己。求居寓所欲,纠与白等耳。堂堂东海邦,内政谨疆理。南荆北达燕,玉币走千里。仲尼免左衽,自以身受赐。孟轲圣之偶,非薄良有谓。彼狂后世儒,诋毁恣轻议。嗟哉不量分,讵解圣贤意。区区彼商鞅,操术
春风似箭,春雨如膏。旷劫来事,不隔丝毫。
屏迹山村病日增,乌皮几稳得闲凭。冻云傍水封梅萼,嫩日烘窗释砚冰。岁尽光阴饶衮衮,身闲醉梦且腾腾。蛮童采药归来晚,客至从嗔唤不应。
一室荒芜孺子贫,知君四海入经纶。杀身虎口终何补,洒扫庭除自可人。
洞府寒山曲,天游日旰回。披云看石镜,拂雪上金台。竹径龙骖下,松庭鹤辔来。双童还献药,五色耀仙材。
一盆堪作沼,寻丈讵非塘。底用荷花盛,方能心境凉。忍将禾黍地,凿出水云乡。极目平畴阔,时看白鹭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