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对淮南诏狱二首》

淮海行摇落,文书亦罢休。
风霜欺独宿,灯火伴冥搜。
笳动末楼晓,参横粉堞秋。
更拚飞镜破,应得大刀头。

作者介绍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秦观创作的《对淮南诏狱二首》。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淮南地区的景象和人们的遭遇。淮海指的是淮河和长江之间的地区,"行摇落"形容大地凋零的景象,也可以引申为人们的流离失所。文书罢休,指的是官府的公文案件停止了,也可以理解为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们生活的困顿。风霜欺独宿,描述了风霜侵袭下孤独宿舍的景象,灯火伴冥搜,表现了在黑暗中搜寻线索的情景。

笳动末楼晓,参横粉堞秋,这两句描绘了黎明时分城楼上吹奏笳声的情景,参横粉堞指的是城楼上的角楼,粉堞是城墙的红色斜垛。这里通过黎明时分的笳声和城楼的景象,表达了对新的一天的期待和希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最后两句"更拚飞镜破,应得大刀头",表达了对逆境中奋发向前的决心。飞镜指的是用弓箭射击的靶子,拚飞镜破表示弓弦拉得更紧,要射破飞镜。应得大刀头则是说应该得到大刀的头部,大刀头象征着战争中的胜利。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甘心现状,要奋发努力、战胜逆境的决心。

赏析:
《对淮南诏狱二首》以简洁而凄凉的语言,描绘了淮南地区的困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与之相映衬。同时,诗中表达了作者不屈不挠、奋发向前的精神,以及对希望和胜利的追求。

这首诗词在情感上较为沉郁,通过景物的描写和寓意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前途的期许。诗人以凝练的语言和形象,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融入其中,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坚持。

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风貌和秦观独特的创作风格。它不仅在描绘景物和情感上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困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 《用韵答宝叶》

    蒲团出定入玄微,尽是山间林下诗。安得远公陪一笑,朗吟同过虎溪时。

  • 《盛山十二诗·流杯渠》

    激曲萦飞箭,浮沟泛满卮。将来山太守,早向习家池。

  • 《赠曹延》

    混然天性本天成,何必拘泥守意城。识破鸢飞鱼跃事,自知万物不离诚。

  • 《寄张襄州》

    襄阳州望古来雄,耆旧相传有素风。四叶表闾唐尹氏,一门逃世汉庞公。故家遗俗应多在,美景良辰定不空。遥忆习池寒夜月,几人谈笑伴诗翁。

  • 《送从弟赴上都》

    车骑秦城远,囊装楚客贫。月明思远道,诗罢诉何人。

  • 《有骥在野》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知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