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遁迹》

遁迹知安住,沾襟欲奈何。
朝廷犹礼乐,郡邑忍干戈。
华马凭谁问,胡尘自此多。
因思汉明帝,中夜忆廉颇。

作者介绍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遁迹知安住,沾襟欲奈何。
朝廷犹礼乐,郡邑忍干戈。
华马凭谁问,胡尘自此多。
因思汉明帝,中夜忆廉颇。

中文译文:
远离尘嚣而隐居山野,我知道这是一种安逸的生活,但却又不甘心。朝廷还在举行盛大的礼乐仪式,各地却忍受战争之苦。华丽的马车是谁来乘坐,而胡人的飞尘却越来越多。因为想起汉武帝和廉颇,所以在午夜时分仍然无法入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它描绘了一个隐士远离世俗的生活,并思念过去的盛世与英雄人物的情景。诗人首先表达了自己远离尘嚣而隐居山野的愿望,但又无法摆脱世俗的牵绊,对这种安逸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和无奈之情。

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了朝廷与乡间的对比。朝廷还在举行着华丽的礼乐仪式,显示着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各地却不得不忍受战争带来的苦难。这种对比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和不平衡。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华马与胡尘的对立形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华马象征着昔日的豪华和权势,而胡尘则代表着战乱和灾难。诗人对于胡尘越来越多的描述,暗示着国家安全和稳定面临的威胁与危险。

最后,诗人将思维转向了过去的盛世和英雄人物。他想起了汉武帝和廉颇,这两位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它们象征着雄才伟略和战功赫赫。诗人在午夜时分思考着这些历史人物,展示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思考和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社会对比、国家命运以及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道的忧虑和对过去的向往。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无力感和渴望改变的心情,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这首诗深刻地展示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诗人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思考。

  • 《浪淘沙(秋江)》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 《湖上寓居杂咏 其二》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 《次韵涧上丈人见寄》

    有怀南涧老,月冷梦魂赊。烟闭金丹灶,云迷玉斧家。高云嗟缥缈,醉墨喜倾斜。明日秋风起,愁看菊蕊花。

  • 《送高缙之归谋武林结课二首》

    眼底论人物,如君亦壮哉。作书犹乞米,造物不怜才。跋履妨诗笔,祛除近酒杯。飞尘栖剑室,归棹莫迟回。

  • 《春暮》

    杜鹃啼血诉春归,惊落残花满地飞。惟有帘前双燕子,惜花衔起带香泥。

  • 《真珠泉》

    泉光四散骇猿猱,迸起平池点滴高。谁欲斗量徒积梦,人将瓶汲肯辞劳。声随夜雨穿疏箔,名逐春风入小槽。别有雷峰峰下圃,一泓埋没在蓬蒿。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