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俱无忌惮情,厄台犹敢尚为名。
裔孙不复重瞳圣,俗目俱同瞽叟盲。
见愠仲由空肮脏,脍肝盗跖尚彭亨。
圣人道大故难用,谁听弦歌兕虎声。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厄台》是宋代李廌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今古都没有顾忌的情感,
厄台却敢仍然追求名声。
后代不再珍视圣人的智慧,
凡俗之眼都成了盲人和瞽者。
见到恼怒的仲由却袖手旁观,
饕餮般地掠夺财富却仍享有名望。
圣人的道理伟大却难以应用,
谁会倾听弦歌中充满蛮力的吼声。
诗意:
《厄台》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道德沦丧的忧虑。诗中通过对比,揭示了现实世界中人们对名利的追逐,却忽视了真正的道德和智慧。圣人的教诲被忽视,凡俗之眼只看重表面的虚名和权势,而圣人的智慧和声音却被忽视和冷落。
赏析:
《厄台》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弊病的批判和对人们价值观颠倒的担忧。通过对比描述,诗人将圣人的智慧与凡俗之眼的追求做了对照,凸显了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诗中运用了象征、比喻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作者以犀利的语言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名利的执念,以及对真理和智慧的忽视。整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引发读者对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反思和思考。
见说灵泉好,潺湲兴莫穷。谁当秋霁后,独听月明中。溅石苔花润,随流木叶红。何当化霖雨,济物显殊功。
六尺枯藤了此生,青春作伴日同行。墙头花吐旧枝出,原上人侵落照耕。芳草似袍连径合,乱山如画带溪平。杜鹃知我归心急,啼了千声更万声。
乌蟾俱沈光,昼夜恨暗度。何当乘云螭,面见上帝诉。臣言阴云欺,诏用利剑付。回车诛群奸,自散万籁怒。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南方有尊者,卓锡恋林丘。演法三千界,多闻第一流。炉烟熏定几,笋脯供斋瓯。社约惭成负,霜莲落几秋。
湖海余生在,桑榆暮景闲。只堪娱老圃,焉用访名山。邻屋晓舂急,客床乡梦还。江天啼鴃处,残月几回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