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天不可嗔,夫君不宜怨。
要知古圣贤,贵在素贫贱。
父常煮字不成饭,夫常织文不成绢,衣粗布衣齕藜苋。
去耕原上田,往种陌上桑。
穫云秋穗重,缲雪春丝长。
汝温汝饱官征忙,翁出校书为汝偿。
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爲“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隠,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卷。
诗词:《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是宋代艾性夫所作,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父天不可嗔,夫君不宜怨。
要知古圣贤,贵在素贫贱。
父常煮字不成饭,夫常织文不成绢,
衣粗布衣齕藜苋。去耕原上田,往种陌上桑。
穫云秋穗重,缲雪春丝长。
汝温汝饱官征忙,翁出校书为汝偿。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思考和体悟。作者通过父亲和丈夫的行为,启发人们去了解古代圣人的智慧,提倡珍视朴素生活的贫贱之美。父亲常常埋头苦学,却无法将学问化为温饱的食物;丈夫常常辛劳织文,但却无法将劳动换成丝绸。他们的衣物简陋,以粗布衣和粗糙的食物为生。然而,他们依然坚守在田间耕作和桑植之中。秋天收获的庄稼丰富,春天织成的丝线长长久久。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忙于公务,以养家糊口,为子女承担学费等开支。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家庭中男性的勤劳和奉献的赞美。通过对父亲和丈夫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辛勤劳作和默默付出的敬意。诗中提到的父亲煮字不成饭,夫君织文不成绢,强调了他们在学问和劳动中的坚持和努力,以及他们为了家庭的稳定和子女的未来所做出的牺牲。诗人以简洁的词句,将这种家庭的普遍现象与古代圣人的智慧相联系,强调了贫贱之美的价值。通过对父亲和丈夫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家庭中男性为人父、为人夫的重要角色的肯定和敬意,同时也提醒人们珍视朴素生活中的快乐与幸福。整首诗既展现了作者的家庭情感,又融入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使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引发对家庭、劳动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昔日江湖上,飘然无定居。频倾京口酒,亦食武昌鱼。北首心空壮,东归愤不摅。岂知牙齿落,送老一茆庐。
万顷平湖一苇杭,此归喜似贺知章。上恩赐与西湖曲,遂老吾家归照堂。
百万人家户不扃,管弦灯烛沸重城。游车正满章台陌,为报天鸡莫浪鸣。
税舆陟高冈,却立倚天壁。就舆乱清溪,转石飞霹雳。十步一沮洳,五步一枳棘。上方未言返,豁见平土宅。田家鸡犬归,佛庙檀栾碧。莲荡落红衣,泉泓数白石。人如安巢鸟,稍就一枝息。钟鱼各知时,吾亦自得力。
萧萧风籁助清吟,秋去冬来令又更。惟有老禅都不管,任它檐铎作何声。
小跃水泉玉不如,细生仍得芼春蔬。莫将北海金虀脍,轻比西江石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