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净无痕,过晓霁清苕,镜里游人。
红柱巧,彩船稳,当筵主、秘馆词臣。
吴娃劝饮韩娥唱,竞艳容、左右皆春。
学为行雨,傍画桨,从教水溅罗裙。
溪烟混月黄昏。
渐楼台上下,火影星分。
飞槛倚,斗牛近,响箫鼓、远破重云、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
衣香拂面,扶醉卸簪花,满袖余煴。
张先(九九○~一○七八),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五)。官宿州掾(《能改斋漫录》卷一七),知吴江县(《中吴纪闻》卷三),嘉禾判官(《宛陵集》卷九《送佥判张秘丞赴秀州》)。晏殊知永兴军,辟爲通判(《画墁录》)。歷知渝州、虢州(《宛陵集》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张先以词着,与柳永齐名,苏轼以爲“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嘉泰吴兴志》谓有文集一百卷,惟乐府行于世。史籍无传,其事迹详见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载《唐宋词人年谱》)所考。 张先诗,以南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张都官集》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安陆集》,并参校《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至元嘉禾志》(简称嘉禾志)等。另从《安陆集》、《永乐大典》、《能改斋漫录》等书中录诗十九首。
《泛青苕(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先。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泛青苕(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
绿净无痕,过晓霁清苕,镜里游人。
翠绿的苕席洁净无痕迹,早晨过去时,晴朗的天空中清澈的苕席,犹如镜子中的游人。
红柱巧,彩船稳,当筵主、秘馆词臣。
红色的柱子巧妙地点缀着,彩色的船只稳定地行驶着,这是举行筵席的地方,宛如隐藏的文人雅士的秘密府邸。
吴娃劝饮韩娥唱,竞艳容、左右皆春。
吴娃劝饮,韩娥高歌,她们争相展现艳丽的容颜,左右的人都沉醉在春天的氛围中。
学为行雨,傍画桨,从教水溅罗裙。
仿佛学习自然界中行雨的方式,靠近画船的桨,教导水花溅湿了罗裙。
溪烟混月黄昏。
溪流的水烟与月色在黄昏时混合在一起。
渐楼台上下,火影星分。
渐渐地楼台上下,火光和星光交织分布。
飞槛倚,斗牛近,响箫鼓、远破重云、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
站在飞檐上倚栏杆,远处斗牛近在咫尺,箫鼓的声音响彻云霄,归船还未到千家等待,半掩妆容,翠绿的箔子和红色的门。
衣香拂面,扶醉卸簪花,满袖余煴。
衣袂传来香气,扶着醉意卸下发簪上的花朵,满袖余香仍然飘荡。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色和氛围,诗人通过描写绿净的苕席、红柱彩船、吴娃韩娥的歌舞和美丽的容颜,以及自然景色中的溪流、黄昏、楼台、火影星光等元素,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细节,使诗词充满了生动的图像和意象,给人以美好的视觉和感官体验。整首诗词以描写春天的景色为主线,通过描绘花鸟、人物和自然景物的交织,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诸公学道,略听予言。如同干句家缘。试看登杆踏索,走马行船。何曾说辛道苦,遇艰难、转转心坚。忘危险,更忘身忘命,忘后忘前。不管傍人冷笑,殷勤地,常常谨谨专专。假是苏秦陆贾,说不回肩。人能如斯向道,可搜真、搜妙搜玄。无不悟,又何愁不做神仙。
弓刀陌上,净蛮烟瘴雨,朔云边雪。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方丈三韩,西山八诏,慕义羞椎结。梯航入贡,路经头痛身热。今代文武通人,青霄不上,却把南州节。虏马秋肥雕力健,应看名王宵猎。壮士长歌,故人一笑,趁得梅花月。王春奏计,便须平步清切。
山瘦溪如练,丹青见亦稀。乱鸦将景过,孤鹜带霞飞。秋色此时老,故园何日归。西风吹独立,搔首怯征衣。
萧条良夜永,秋草对衰颜。露下鸟初定,月明人自闲。独悲无旧业,共喜出时艰。为问功成后,同游何处山。
遍室清凉,满堂功德。四方八表无遮塞。灵光万道出昆仑,人前岂敢夸仙格。缄口无言,灰心有则。姓名已录华胥国。逍遥自在看长安,金花
按图得此已欣然,胜趣何尝有变迁。一把香茅千个玉,不妨邂逅揖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