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翻阳四望亭观雪》

瘴海三年雨不冰,喜看万木变琼英,眼中何处分银界,脚底从兹上玉京。
岁序已於芒尾见,春风先向柳梢明。
饥馋病守存馀习,欲和田家击壤声。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翻阳四望亭观雪》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翻阳四望亭观雪

瘴海三年雨不冰,
喜看万木变琼英。
眼中何处分银界,
脚底从兹上玉京。
岁序已於芒尾见,
春风先向柳梢明。
饥馋病守存馀习,
欲和田家击壤声。

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翻阳四望亭观雪

瘴海三年未结冰雨,
欣喜看到万物变成琼英。
眼中何处可分辨银色的界限,
脚下从此攀升至玉京。
岁序已经到了芒种之尾,
春风先向柳树梢头明亮。
饥馋病痛使人保持着旧的习惯,
欲与田家一同敲击土坛之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翻阳四望亭观赏雪景时的心境和感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首先,诗人提到了瘴海三年未结冰的雨,表明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暗示着诗人所处的环境可能不太宜居住,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述了万物变成琼英的景象,表现出他对自然界的变化和美的赞叹。万物变得美丽而纯净,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诗中提到了眼中无法分辨银色界限的地方,脚下攀升至玉京,这些描写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知和体验,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境的升华和超脱。

接着,诗人提到了岁序已到芒种之尾,春风先向柳树梢头明亮。这里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和对春天的期待,春风的到来使得柳树焕发生机,给人一种新的希望与活力。

最后两句“饥馋病守存馀习,欲和田家击壤声”,表现出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希望能够与田家一同劳作,享受丰收的喜悦。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间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诗中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变化、时间的流转与希望、对农耕生活的向往等多重主题,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 《睡起三绝》

    五更展转待晨光,到晓瞢腾入睡乡。却是金门早朝客,千金不博枕中方。

  • 《早发》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 《过胡文定公碧泉书堂》

    入门认溪碧,循流识深源。念我昔此来,及今七寒暄。人事几更变,寒花故犹存。堂堂武夷翁,道义世所尊。永袖霖雨手,琴书贲丘园。当时经行地,尚想语笑温。爱此亭下水,固若玻璃盆。晴看浪花涌,静见潜鳞翻。朝昏递日月,俯仰鉴乾坤。因之发深感,倚槛更忘言。

  • 《次韵阎仲甫郎中病起二首一》

    伏波七十老鍪弧,薏苡何曾适病躯。高卧输公无一事,评诗校画是功夫。

  • 《踏莎行》

    梦褥光宗,河东右族。向来到耳声华熟。游从两世记金兰,风流二阮居南北。今夕何辰,相亲灯烛。一廛我愿依韦曲。长君未可赋骊驹,山人莫为蒲轮促。

  • 《闻北虏入灵州二首》

    河冰一夜合,虏骑入灵州。岁岁征兵去,难防塞草秋。见说灵州战,沙中血未干。将军日告急,走马向长安。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