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元不减吴松,短棹沿洄野兴浓。
郁郁冬青森翠葆,离离夜合散红茸。
村深初度穿林笛,寺近先闻出坞钟。
归路夕阳犹满岸,凭舷一笑览衰容。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泛舟》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泛舟
水乡元不减吴松,
短棹沿洄野兴浓。
郁郁冬青森翠葆,
离离夜合散红茸。
村深初度穿林笛,
寺近先闻出坞钟。
归路夕阳犹满岸,
凭舷一笑览衰容。
中文译文:
在水乡中,美景不亚于吴地的松树,
短棹顺流而下,野趣盎然。
郁郁葱茏的冬青树丛,翠绿如宝,
红色的茸毛在夜晚飘散。
深入村庄,初次听到穿林而过的笛声,
靠近寺庙,先闻到从坞中传出的钟声。
归途中,夕阳依然洒满岸边,
倚舷一笑,欣赏自己逐渐衰老的容颜。
诗意和赏析:
《泛舟》描绘了诗人在船上漂流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诗中的水乡景色展现了浓郁的田园风光,与吴地的松树相媲美,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短棹沿着水流顺势而下,诗人的心情也随之高涨,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野趣和活力。
诗中的冬青树和红茸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冬青树郁郁葱茏,翠绿如宝,给人以生机和活力的感觉;红茸在夜晚飘散,象征着生命的繁衍和散发的光芒。
诗中还描绘了诗人穿过村庄和靠近寺庙的情景。穿过村庄时,诗人初次听到穿林而过的笛声,这是一种乡村生活的声音,给人以宁静和宜人的感觉;靠近寺庙时,诗人先闻到从坞中传出的钟声,这是一种宗教的氛围,给人以庄严和肃穆的感觉。
最后,诗人在归途中观赏夕阳,感叹时光的流逝和自己逐渐衰老的容颜。然而,诗人并不悲伤,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对待,凭舷一笑,接受自己的衰老和人生的变迁。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细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人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变迁,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曩时曾作家山游,亭有翠麓排新幽。疏轩密牖竹锵戛,烈风劲雨松飕飀。呀然出户瞰山足,屹然数竿围上头。扫除云峰耸客步,煎煮锡水供茶瓯。我时既合众宾饮,醉岸山帻心迟留。山僧领我丐诗榜,诗未脱吻惊旋辀。四方环走倏已晚,十载负约今方酬。珍蓝增葺想胜旧,我已白首縻藩州。
春晓喜新晴,聊为野外行。残花红雨乱,垂柳绿丝轻。路入藏云寺,山围走马城。空余怀古意,往事与谁评。
斜日满江楼,天涯照背流。同人在何处,远目认孤舟。帆省当时席,歌声旧日讴。人浮津济晚,棹倚泬寥秋。晴阔忻全见,归迟怪久游。离居意无限,贪此望难休。
桐阴重碧,豆叶轻黄,溪沙过雨无泥。尽卷纤云,一钩凉月楼西。寻思昔游历历,记回廊纤手曾携。好风度,爱吹衣香细,点屐声低。谁道离多会少,比露蛩秋蟀,只解凝啼。恨别江淹,旧时南浦都迷。输成双星岁岁,料红墙银汉难跻。孤梦远,尚牵人横阁小梯。
冬日易惨恶,暴风拔山根。尘沙落黄河,浊波如地翻。飞鸟皆束翼,居人不开门。独我赴省期,冒此驰毂辕。陕城城西边,逢子亦且奔。所趋事一心,相见如弟昆。我惨得子舒,我寒得子温。同行十日程,僮仆性亦敦。到京人事多,日无闲精魂。念子珍重我,吐辞发蒙昏。反复千万意,一百
鞍马军城外,笙歌祖帐前。乘潮发湓口,带雪别庐山。暮景牵行色,春寒散醉颜。共嗟炎瘴地,尽室得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