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亦多途,取近惟一路。
内恕以及人,知君用心处。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方稚川恕斋五绝》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一首五绝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和赏析:
译文:
求仁亦多途,
寻求仁德的途径多种多样,
Take many paths in seeking benevolence,
取近惟一路。
但在选择身边的友人时,
Only one way to choose the near ones.
内恕以及人,
内心的宽恕不仅限于自己,
Forgiveness within oneself extends to others,
知君用心处。
只有了解你的用心之处。
Knowing your intentions.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曾丰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思考。诗人认为,追求仁德的途径有很多种,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善良和仁爱。然而,在选择身边的朋友和交往对象时,应该慎重考虑,只选择那些道德品质高尚、值得信任的人。诗中的“取近惟一路”意味着在选择亲近的人方面,应该持守一贯的标准,不随便妥协。
诗的下半部分强调了内心的宽恕和理解。诗人认为,善良和仁爱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要求,也应该延伸到对他人的宽容和谅解。最后两句“知君用心处”指出了了解他人的用心和意图的重要性。只有真正了解对方的内心和动机,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互相包容。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五绝形式,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和道德准则的深思。诗人呼吁人们在追求仁德、选择朋友以及对待他人时要有明确的标准和正确的心态。这首诗通过简短的文字传递了深刻的道德观念,引发读者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明珠堆满赤金盘,未买花前笑倚栏。特地寻春难约伴,等閒携酒却成欢。人生试把从头算,世事何烦著眼看。莫怪夜深犹换烛,它时相望在长安。
结旆萧萧事远游,沙湖潮上荻花秋。征帆日落长江外,送客钟闻野渡头。一夜弟兄吴市酒,几回风雪剡溪舟。缁尘古道浑如许,珍重初衣问白鸥。
休要逢人诵六经,红泉往事已凋零。向来未坏恭王壁,到处閒摇普化铃。几岁寒窗头也白,两篇新什眼空青。还乡旧识多农贾,那得柴门自掩扃。
世事何由可控抟?故山归卧有余欢。涧泉见底药根瘦,石室生云丹灶寒。人远忽闻清啸起,山开频得异书看。一朝出赴安期约,万里烟霄驾紫鸾。
云生山气佳,云卷山色静。隐几亦何心,此意相与永。
夷望山前几钓篷,不惟能雨又能风。吾身故作愧王瓠,爱此沿洄敏似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