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我相轩轾,乘除只自知。
儿临池上字,母养镜中丝。
竹静泉生乳,花深地产芝。
旧时双燕子,来往亦仪仪。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方舟二首》是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属于宋代文学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方舟二首
物我相轩轾,乘除只自知。
儿临池上字,母养镜中丝。
竹静泉生乳,花深地产芝。
旧时双燕子,来往亦仪仪。
诗词中的内容赋予了一种深意,通过对物我之间关系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自我认知和自省的心境。诗人将自身与外物相比较,彰显了对自我与世界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物我相轩轾”,形象地描绘了物我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这句表达表明了人与周围环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物与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这种关系只有自己能够真正体会和感知。
接下来的两句“儿临池上字,母养镜中丝”则展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诗人以儿子临池边写字、母亲养育儿女之丝作为形象,表达了亲情之深,同时也呈现出一种传承和血脉相承的意味。
随后的两句“竹静泉生乳,花深地产芝”则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竹子静谧、泉水生发,花朵深沉而富有芳香,这些描绘呈现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繁荣。通过对自然界中的景物描绘,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最后一句“旧时双燕子,来往亦仪仪”,则将视线转向了双燕子的往来。这句话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变迁,燕子的来去象征着岁月的更迭。诗人对于岁月的变迁保持着一种仪式感,似乎在表达对时光流转的认同和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之情。
《方舟二首》通过对物我关系、亲情、自然界和时光流转的描绘,融合了自省与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与感悟。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李石在宋代文学中的独特风采。
春去堂堂不复追,空余草木弄晴晖。交游归雁行将尽,踪迹鸣鸠懒韵不飞。老大未须惊节物,醉狂兼得避危机。东风虽有经旬在,芳意従今日日非。〈四月十一日立夏。〉
晨起凌严霜,恸哭临素帷。驾言百里途,恻怆复何为。昨者仕公府,属城常载驰。出门无所忧,返室亦熙熙。今者掩筠扉,但闻童稚悲。丈夫须出入,顾尔内无依。衔恨已酸骨,何况苦寒时。单车路萧条,回首长逶迟。飘风忽截野,嘹唳雁起飞。昔时同往路,独往今讵知。
天师羽化久,殊馆临官道。系马松门深,风清乱蝉噪。开基今几时,庭树皆连抱。有池号遗履,无地寻丹灶。金像独俨然,讵识何人造。学仙匪吾事,访古乃其好。物色聊默存,他年忆曾到。
阌乡右邑有吾亲,河上茅亭结构新。五老分明为北里,三峰咫尺是西邻。儿孙不厌闲游客,鸥鹭偏谙醉主人。彼此眠云相隐梦,从今应更往还频。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不如饮此
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