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分题得古香炉》

质为浮休弃,形惟好古宜。
埏陶异甓砾,香火近神只。
冷暖非恒德,兴衰彼一时。
舍兹何所适,尔意勿迟迟。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分题得古香炉》是宋代李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香炉,分题得之。
质地虽然轻浮,形态却适合古物。
制作精美的陶瓷砾石,使其香火近乎神圣。
冷与暖并非永恒的德行,兴衰只是暂时而已。
该炉要舍弃它,你的意愿不要迟疑。

诗意:
这首诗以古香炉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物品的喜爱和赞美。他认为这个炉子虽然质地轻盈,但形状非常适合古代的器物。炉子制作精美,使得它的香火近乎神圣。作者通过讨论炉子的性质和形态,隐喻了人生的冷暖和兴衰,认为这些都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德行。最后,作者呼吁读者不要迟疑,舍弃对这个炉子的喜爱,以体现自己的意愿。

赏析:
《分题得古香炉》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物品的向往和推崇。通过对炉子的描述和比喻,作者将炉子与人生的冷暖和兴衰相联系。炉子的质地轻浮,形态却与古物相契合,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炉子的香火近乎神圣,暗示着古代文化的力量和魅力。诗人认为人生的冷暖和兴衰都是暂时的,不是永恒的德行。最后,他呼吁读者不要迟疑,要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这种呼吁也可以理解为对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关注和珍视的期待。

整首诗词通过对古香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启示了人们要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被外界的冷暖和兴衰所动摇。

  • 《安仁舣舟作》

    客路不知时节移,忽逢柳色已依依。无悰却数离家日,腊尽春回方始归。

  • 《问李筼房疾》

    筼翁非时流,温然古君子。我虽异教人,臭味略相似。四月不见翁,相望隔烟水。石坛忽来前,言翁乖摄理。真体本无病,请说病原委。乃知为苍生,常欲致平治。神明所扶持,厥疾自衰已。秋日定拿舟,贺翁勿药喜。既为苍生病,须为苍生起。比寿於广成,与宋相终始。

  • 《诗癖》

    生来性癖耽佳句,吟得诗成似有神。险语岂惟惊鬼胆,直须字字要惊人。

  • 《病中遣兴》

    多难从来气不舒,老而多病背挛如。足疡所赖非心害,目眚犹欣见旧书。白昼欲眠神思倦,青春閒度物情疏。生涯淡薄随时过,他是他非莫问渠。

  • 《祠南夕望》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 《好事近》

    归路苦无多,正值早秋时节。应是画帘灵鹊,把归期先说。就中风送马蹄轻,人意渐欢悦。此夜醉眠无梦,任西楼斜月。

版权所有©成语大全网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