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怜丛翠在湖边,最胜浓岚返照前。
未省天工能刻饰,祗应山骨自清坚。
岩端下溜添春涧,穴底来风送野烟。
欲仗何人安屐齿,更寻幽径一攀缘。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奉答孙推官南屏旧游》是宋代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已怜丛翠在湖边,
最胜浓岚返照前。
未省天工能刻饰,
祗应山骨自清坚。
岩端下溜添春涧,
穴底来风送野烟。
欲仗何人安屐齿,
更寻幽径一攀缘。
诗意:
这首诗以回复孙推官对南屏旧游的描述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追求的思考。诗人描述了湖边的翠绿丛林和浓郁的山雾在夕阳映照下的美景,认为这种景色胜过任何人为的雕饰,因为它体现了山的本真和坚固。诗中还描绘了岩石间的溪水流淌,洞穴中的微风吹送着野烟,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韵味。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追求真理和幸福的渴望,希望能够找到一位懂得欣赏美景的伴侣,一同寻找幽静的小径,攀缘山水之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示了蔡襄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湖边的丛林、山雾和岩石溪水的描绘,表达了自然之美和真实之美胜过人为的装饰之美的观点。诗词中的意象生动而具体,如丛翠、浓岚、山骨、春涧、野烟等词语,给读者带来了视觉和感官上的愉悦。
诗人在表现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对于人生的追求并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对真理和内心追求的渴望。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懂得欣赏自然美的伴侣,一同探索幽静的小径,攀缘山水之间。这种追求自然、追求内心的诗意,体现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闲适与自由、追求内心世界的特点。
总之,《奉答孙推官南屏旧游》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真实之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精神自由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一再将书托置邮,渺然殊未亦湛浮。平生愿识才能见,别去于今岁又周。
河洛成冰候,关山欲雪天。寒灯随远梦,残历卷流年。杯共芳醪冻,簪依短发偏。毫釐九牛畔,头角两蜗前。冶外金休躍,山阿溜或穿。飘人谁怨瓦,使鬼尚须钱。招隐芝岩路,盟真玉笈篇。何当坐清颍,间洗世中缘。
维汉南有箕,垂象列三辰。长司簸扬职,糠秕居前尘。
风恼花枝不耐频,等闲飞落易愁人。殷勤最是章台柳,一树千条管带春。
靓妆艳服游川上,箫鼓声中俗自欢。寄语春风休用恶,恐教潭水起波澜。
往日房陵怜逐客,物情不觉在天涯。十年来作六州长,四海共知双鬓华。封内半为故敌践,路傍时问野人家。京山初入京西道,晚景轻风旆脚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