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春华铺晓陌,思如泉涌注长江。
诗情道性知无梦,频见残灯照曙窗。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爲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爲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着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诗词:《奉和武功学士舍人纪赠文懿大师净公》
译文:
文如春光洒满街巷,
思绪如泉水涌入长江。
诗情道义真实无梦幻,
常见残灯照亮黎明之窗。
诗意:
这首诗是徐铉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题为《奉和武功学士舍人纪赠文懿大师净公》。诗中通过描绘春光洒满大地,以及思绪如泉水汇入大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文懿大师净公的赞美和敬意。诗人认为文懿大师净公的文采犹如春光,散发着温暖和明亮,思想则如泉水般源源不断地流淌入长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诗人认为文懿大师净公的作品真实而不虚幻,富有诗情和道义,常常能照亮人们在黎明时分的窗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文懿大师净公的才华和影响力。文如春光洒满街巷,意味着文懿大师净公的作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以温暖和愉悦的感受。思如泉涌注长江,形象地表达了文懿大师净公的思想不断涌现,并对人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诗情道性知无梦,表示文懿大师净公的作品真实而不虚幻,富有情感和道义,能够引发人们共鸣。频见残灯照曙窗,象征文懿大师净公的作品常常能够在人们迷茫的时刻给予指引和启示,照亮前行的道路。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抒发了对文懿大师净公的敬佩和赞美,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文学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意象的描绘,将文学与生活相结合,给人以美好的心灵感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递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杰出文人的敬仰,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诗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诸公学道,略听予言。如同干句家缘。试看登杆踏索,走马行船。何曾说辛道苦,遇艰难、转转心坚。忘危险,更忘身忘命,忘后忘前。不管傍人冷笑,殷勤地,常常谨谨专专。假是苏秦陆贾,说不回肩。人能如斯向道,可搜真、搜妙搜玄。无不悟,又何愁不做神仙。
弓刀陌上,净蛮烟瘴雨,朔云边雪。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方丈三韩,西山八诏,慕义羞椎结。梯航入贡,路经头痛身热。今代文武通人,青霄不上,却把南州节。虏马秋肥雕力健,应看名王宵猎。壮士长歌,故人一笑,趁得梅花月。王春奏计,便须平步清切。
山瘦溪如练,丹青见亦稀。乱鸦将景过,孤鹜带霞飞。秋色此时老,故园何日归。西风吹独立,搔首怯征衣。
萧条良夜永,秋草对衰颜。露下鸟初定,月明人自闲。独悲无旧业,共喜出时艰。为问功成后,同游何处山。
遍室清凉,满堂功德。四方八表无遮塞。灵光万道出昆仑,人前岂敢夸仙格。缄口无言,灰心有则。姓名已录华胥国。逍遥自在看长安,金花
按图得此已欣然,胜趣何尝有变迁。一把香茅千个玉,不妨邂逅揖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