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西山多,列岑萦左次。
缮亭历三癸,疏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诔。
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
境新耳目换,物远风烟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
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
龙池护清澈,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颜真卿、韦应物竝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于祕阁。诗七卷。 皎然,福州人。嗣灵峰。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诗二首。(《全唐诗》卷八一五所收皎然为贞元间僧,此为另一人)
诗词中文译文:
《奉和颜使君真卿与陆处士羽登妙喜寺三癸亭》
秋意浓郁的西山上,连绵的山峰蜿蜒着。修建了亭子已经三个小时,靠近了另一座寺庙。神秘的历史隐藏在神圣的灵迹中,使君开始读起了那些高尚的文献。清除了杂草,护养在高处,驱使草木扬起芳香的穗子。俯瞰花园和水池的美景,扫视着高耸的山峰和绿意盎然的景色。这片新的环境让人感到新鲜,物事遥远,风景和烟雾各异。倚着石头,忘却尘世的烦恼,援引云雾,领悟到真实的意义。令人高兴的花林不要剪去,禅侣们喜欢在那里避难。卫法大臣经过,领着群英游览。龙池守护着清澈的水源,虎节笼罩着深邃的秘境。只是仰望着嵊顶的期许,如今已经没有了文字上的记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皎然奉和颜真卿和陆处士羽参观妙喜寺三癸亭的游记。诗人以深秋的西山为背景,描绘出山川秀丽的景色。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在妙喜寺亭台边修建亭子的时间,并提到了寺庙的邻近。
诗中通过对亭子修建和自然景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文化历史的赞颂。诗人通过修剪杂草、护养花木、俯瞰水池等手法,展现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塑造。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的敏感和执着,以及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以大自然为蓝本,表达了诗人的思绪和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诗人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对人生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诗中的“忘却尘世的烦恼,领悟真实的意义”部分,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与大自然的交流和领悟,超越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提升。
最后几句“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龙池护清澈,虎节到深邃。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令人动容的风景和历史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和无法实现的期待。
整首诗以怀古意味浓厚的方式,描绘了诗人在西山妙喜寺游览的景致,表达了对自然美和历史文化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过去风景和未来期许的回忆与思索。诗中的意象和描写十分细腻,给人以视觉和情感上的享受。
溪头石佛泗洲身,半染鑪烟半路尘。儿女一盘清净供,苏溪茶点建溪春。
隔日春先立,崇朝岁始除。去来身不定,好恶梦皆□。□□千山外,舟车一月余。岂真休客担,犹□□家书。
潮来沙碛平,月落海门曙。汀蒲转风叶,堤柳摇烟絮。江头春可怜,天涯人独去。有歌送君行,无酒留君住。雪浪没沙鸥,云帆出江树。回首读书堆,青山不知处。
长干白下相逢少。
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辰。芳草垄边回首客,野花丛里断肠人。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
年半为郎妇,郎去戍采石。又云戍濠梁,不得真消息。半年无信归,独自宋罗帏。西风吹妾寒,倩谁寄郎衣。姑老子在腹,忆郎损心目。愿郎征战早有功,生子有荫姑有封。